创新驱动、固本强基,抢占人才培养“制高点”
宁让人才等装备,不让装备等人才。近年来,工厂一直把技术人才作为提升装备保障力的第一要素来打造,作为最丰厚的家底财富来积攒,着眼装备发展和保障对人才建设提出的新标准,按照“人装同步、层次规划、个性培养、融合发展”的思路,出台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科学独特的育才良策。
他先后聘请知名科研院所的院士、教授,来厂帮助规划设计人才培养大计,为技术骨干“量身”制订培养方案和“成长路线图”,并建立了长期培养传授关系,使一大批技术人员步入了成才“快车道”,很快由数量上的“主体”变成了任务中的“主力”。为防止“装备等人才”的窘境,他还按照“定人员、定装备、定目标、定时限”的办法,对全军即将列装的多种新型军械装备保障人才进行超前培养和储备。在某新型火炮还处在试验定性阶段时,他就选派技术骨干到生产厂家全程跟线学习,不但在全军率先形成作战保障能力,还制定出了一整套维修规程和保养规范。在该装备列装某部后首次进行远程实弹打靶时,他派专人伴随保障,取得了发发命中的好成绩。
他积极借用装备承研单位和生产厂家技术力量强、相关设施配套、技术资源丰富等有利条件,先后与科研院所和装备生产厂家建立起“技术资料共享、保障信息互通、培训人员互派”的联合培养机制,使跟踪学习的设计室、生产线和协同保障的训练场成了培养砺炼人才的“大课堂”。某型雷达生产期间,他及时选派相关技术人员到装备生产工厂跟产跟修,把该装备设计生产图纸转化为维修图册,把工厂生产线上100多台调试工装整合研制出9台维修工装,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出一批型号专家。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装备保障需要,认真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培养高层次装备保障技术人才,他不断拓宽技术人才培养渠道。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联合开办了“电子与通信工程”硕士班,有19名学员2017年毕业,同时,以硕士班为依托开展了《现代雷达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和《UVA(无人机)小目标检测与跟踪》两项专题讲座与技术交流,为工厂依托高校资源开展科研合作和教学培训打开了新的窗口,建立了新的平台;深入贯彻国家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精神,联合石家庄市高级技工学校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组织底盘修理工、电子电气修理工等6个工种96人开展新型学徒制教学,成效显著。
他还采取“岗位上练、工作中带、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等多种方式,全面培养人才,使人才遍地开花结果,极大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