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尖兵!军工一线有一批“汉阳造传人”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李先祥 向思源 秦飞责任编辑:乔梦
2016-07-29 13:24

“汉阳造传人”铸辉煌

——记党员示范岗集体3303工厂第四事业部技术组

中国军网讯(李先祥 向思源 秦飞)28名成员,28个技术精湛的尖兵;12名党员,12颗炙热跳动的“红心”。这就是武汉市国资委党员示范岗集体、武汉市“工人先锋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三○三工厂第四事业部技术组。

继承着“汉阳造”历史的辉煌,奔走在新的时代征程,技术组全员闪耀出新的光芒,他们研发的产品覆盖陆、海、空、火箭军和武警,“两成两力”方舱工程车、122、155系列保障车辆、“高新工程”保障装备、战区舱技术升级改造、轻型防护型抢修车、防暴支援车、军械修理车组等系列重大型号保障装备如今正在各战区驰骋扬威,保家卫国。

2015年9月3日,第四事业部技术组研制的装备光荣地参加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当战车在习主席的阅视下、在全国人民的关注下缓缓驶过天安门,那一刻技术组欢呼了,零三工厂欢呼了!

2016年国际军事比赛“军械能手”三型车是另一项令人关注的项目。这次比赛是陆军机关成立以来首次参加的大型军事比赛,能否崭露头角,事关国家荣誉,工厂始终将其作为一项政治任务紧紧攥在手里。“能被授予这样的任务,这是上级机关对我们的高度信任!”技术组骨干肖冰、秦飞、方明松三位负责人带领全员不分白天黑夜地加紧研制。一个个难关巧攻克,一张张图纸求精益。“奔着第一去,扛着第一回。”项目组全员攒足了劲,设计方案通过后,立即投身研制,日前装备已满载希望,发往赛场问鼎世界、再造辉煌。

十几年来,小组成员新老交替,几经变动,但“技术报国”的志向始终扎根在他们心间。“技术报国”虽然崇高,但要在现实中落地生根却要绞尽脑汁。多年来,技术组的尖兵们审时度势,在产品的研制上不断推出自己的“特产”:新。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这是技术组为部队提供好用、耐用装备的秘诀。

2014年东风猛士轻型通用战术车辆就采用了大量新技术、新材料,弥补了己定型批产多年的武器抢修车无防护、机动性差等缺陷。成绩虽然显著,然而研制背后却饱尝艰辛。防护型抢修车研制并不是简单的移花接木,新型底盘还未定型,厂家出具的数据几乎天天变,原理样车五花八门,根本找不到开发所需的准确资料,加之车内可用空间缩小了大约三分之一,如何将原设备工具搬到新型底盘上,同时兼顾人机工程,这是一道必须跨过的技术门槛。

怎么办?这样的项目工厂没有经验,技术上一片空白,一切又回到起点。项目组成员个个皱起眉头,深思着急。

拼命干!用心做!为确保高起点、高标准,武汉市劳动模范副总工程师许文志和项目负责人秦飞多次讨论。若要精,人前听。在开发初期,秦飞带领着相关技术人员多次往返于国内各地,走访知名的军车专家,虚心求教,与专家一起探讨产品需求,深入领会作战使用性能指标,学习国外先进的军车技术,获得了大量难得的技术资料。西藏、兰州、辽宁等地都印上了他们求知的脚印,在没有任何参考样车的情况下,这些技术资料为研发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有了一定的资料基础,样车研制随即紧锣密鼓地开展。

“带上图纸,到现场去修改。”“问一问工人在制造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样车研制中,这是技术组成员时常挂在嘴边的话,因为他们始终着力于实现“与现场零距离,与工人零距离”两个“零距离”,在生产现场,经常看到他们活跃的身影。

为成功攻克项目,许文志可谓殚精竭虑。一次上班途中,他一不小心将右手摔成了骨折。在别人看来,这样的骨折就是最好的“请假条”,只要亮一亮手臂,就可以心安理得地休息了,然而他害怕同事看到自己受伤而影响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自信心,每天顶着30多度的高温,穿着一件长衬衫遮住受伤的手臂继续工作。两年多的艰苦努力,达到当时高机动先进技术水平的样车终于研制成功,雄赳赳地展现在军方眼前。

每一辆铁甲战车的吼叫下都有一群军工人无声的运转,或许他们不像战士在战场上那样豪气干云、英勇冲锋,但他们甘于奉献、埋头苦干的精神,同样让人肃然起敬。

谈起2014年战区方舱的改造,作为项目负责人的吴齐路至今记忆犹新。一边是老装备的升级换代,军方需求未定,技术方案始终难定,项目计划调整不断;一边是家中小孩出生不久、母亲病重急需照顾。一肩挑重担,压力颇大。为了项目的正常推进,他顾不上家,常常顶着蓬乱的头发,埋在图纸里,带头加班加点。3个月时间,他和项目组成员先后完成全新的两轮预研样车和现场样车的研制,择优确定了最终的改造方案。

2016年,工厂首次参与武警装备序列的竞标,意义非凡。技术组的“美工师”刘小盼同志担负着方案三维效果图制作的重任,因为工作的关系,她一再推迟婚期。好不容易定下婚期,在婚礼的前夜,她没有待在家人身边,享受浪漫温馨的幸福,却一直忙碌在办公室至凌晨4点,才奔赴婚礼现场。婚礼还没有结束,单位来电,说方案调整需要修改图形。时间紧迫,新娘装来不及换,她就毅然回到办公室,加班到深夜,保证了标书按计划印制并送达指定地点参加竞标,最终工厂在残酷的竞标中胜出,这位“最美新娘”笑称:“这算是一个最好的新婚礼物了!”

青年党员蒋春怀,从2010年到技术组至今,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和休息日。从设计、试制与试验、每项工作都有他忙碌的身影。每到关键阶段,他总是全力以赴冲在最前面。老家远在湖南,他却从没休过探亲假;年迈的父母来厂探望,他仅仅温情地陪伴一天,就投入到工作。就是这样的十二名党员,放弃了无数个与家人相伴的日子,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军工事业,牢牢地把党旗插在技术研发一线。不能为家人做可口的饭菜,不能为家人分担家务,不能为儿女辅导功课,他们心里时常有愧疚,但没有后悔,舍了“小家”,壮大了“大家”!

这就是我们铁骨铮铮的党员先锋,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军工人,这就是我们骄傲的“汉阳造传人”,每一份光芒四射的荣耀后,都浸透着他们无私的奉献。

万般智慧铸铁甲,一寸丹心图报国。成绩属于过去,未来还将继续,技术开发的工作不会停歇,忠心报国的热情不会熄灭,他们将抖擞精神,整装出发,迎接更高的挑战,在装备保障中再立新功!

(作者单位:陆军装备部工厂管理局)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