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见上校余信和,他古铜色的脸上布满皱纹,一双粗糙的大手除了伤疤就是浸满油垢的老茧。在这些细节背后,是他身上令人钦佩的战绩:参与边境作战飞行30余架次,抢救重伤员80多人,累计安全飞行5300小时,成功处置空中特大险情3次……提及余信和,旅里的官兵都赞不绝口:“余老铆在战位30年不懈怠,踏实肯干、钻研有为、无私育人,在蓝天镌刻下‘陆航人’的好样子。”
机务工作,用余信和的话来说,就是“一手托着国家巨额财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哪只手打滑了,都会出大事”。余信和每年执行任务200多天,有一个习惯保持不变:只要进场飞行,都坚持把上千个点位逐个检查一遍、每个零件看一遍、每个保险开关摸一遍。凭着这股认真劲儿,25年来,余信和维护的直升机没有出过一起安全事故。战友们都喜欢喊他“余放心”。
入伍以来,他的飞行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先后圆满完成汶川地震救援、奥运安保等重大任务20余次,2次荣立二等功、5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机务工作者。他所在的机组14次被评为样板机组,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2011年初,余信和所负责的飞机第一批加改装陆航数据链系统。面对满屏的数字符号,与直升机打了20多年交道的余信和重新开始“学步”:白天向中队战士学,向新飞行员学,向工厂技术专家学;晚上挑灯补习,硬是啃下了《空气动力学》等十几门深奥的专业书籍,练就了对4种新改装机型快速判断故障的高超“医术”。一次,该旅一架改装后的直升机“罢工”,余信和配合厂方专家共同把脉,两人连续工作4个昼夜后,找到故障并成功排除。事后,这名专家逢人就夸:余信和技术没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