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如今何状态
已转向非核型电磁脉冲武器

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的机理和打击威力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原子弹,但没有核武器那样大规模的杀伤力。
在全球反核浪潮下,军事强国开始了解核弹带来的影响极为可怕,利用核爆产生EMP的破坏效能代价太高,也可能遭到对手的核报复。因此,美国军方也希望找到一种以非核爆形式而能得到高能电磁脉冲的方法,最终美国在1980年代后期取得成果,即“高功率微波弹”。
高功率微波弹的主要原理,是以炸药和化学燃料的爆炸能为能源,并用高功率脉冲发生器替代核爆炸产生的局部强力EMP破坏电子设备。这类武器体积小、重量轻,便于携带与投掷,可由飞机、导弹或火箭等载具搭载投射。
早在1985年,美国在制定“战略防御倡议”计划时,就把高功率微波武器列为其空间武器发展的主攻项目,重点研究电磁武器的杀伤机理。1993年美国进行了代号为“竖琴”的电磁脉冲武器试验,通过天线群向电离层发射电磁脉冲,试验成功阻断了通信并摧毁来袭的导弹。
海军军事专家李杰表示,非核电磁脉冲武器的机理和打击威力某种程度上不亚于原子弹,但没有核武器那样大规模的杀伤力。以航母为例,当遭到非核电磁脉冲武器时,可能会让所有的雷达、通信设施、指挥设施全部瘫痪,从而使舰载武器变成废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