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推进中的纳粹德军坦克纵队。(图片来源于网络)
克莱斯特装甲集团军将其成功归结于另一因素:“任务战术”。盟军军官和士官所接受的命令中也包含执行命令的方式方法。相反,德国军官在决定如何成功完成任务方面有高度的自主权。
这一传统在驱逐拿破仑占领军的德意志解放战争时就已形成,且在一战的条件下成了德军的准则。根据“任务战术”,部队指挥官应根据现场具体条件作出决断,不为远方参谋部的评估所束缚。纳粹政权也认可军官有这种回旋余地,至少在战术层面上如此。
德军装甲兵将领根据这一原则调兵遣将。他们的敌人制定繁琐的进攻方案,并且等到行动的所有要素都到位后才进军。德国人则审时度势,临场发挥,充分利用盟军防线的每个弱点。
此外,希特勒的青年军官们还利用了技术创新:德军的俯冲轰炸机可摧毁敌军掩体,重型高射炮也可投入地面战斗。隆美尔就用88毫米口径高射炮快速解决了阿拉斯危机。
法国史学家和二战亲历者马克·布洛克也认为,希特勒及其将领的“方法机会主义”是装备精良的盟军遭遇“罕见失利”的原因。但独裁者希特勒和他的新英雄们还有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爱孤注一掷。
戈培尔的宣传系统很快便将闪电战鼓吹为西线胜利的原因。而闪电战不仅成了纳粹政权旨在打击布尔什维克主义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战争妄想,而且也让战争本身变成了高风险的赌博。在这场赌局中,对自身优势的过度自信妨碍了对可能性的理性分析。坦克则成了这种妄想的象征。(编译/伍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