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VP-3 军警两用防地雷反伏击车
可以说,防地雷反伏击车是因反恐战争而生的武器平台,主要用于抵御“路边简易爆炸物”,一度是西方军队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执行巡逻任务不可或缺的代步工具,以外观“狰狞”、体大臃肿著称。如今,防地雷反伏击车已成为各国军警反叛乱作战和执行维和行动的利器。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研制的CS/VP-3装甲车就是一款典型的防地雷反伏击车。据介绍,该车的首要防御对象就是地雷和“路边简易爆炸物”,车辆底部可防8千克TNT当量地雷爆炸,任一车轮下可防16千克TNT当量地雷爆炸。
据乌克兰“汽车财经网”报道,该型战车最重要的防护措施有三项——V形车底、强化底板和高底盘设计。其中,V形车底的作用是将地雷爆炸的气浪引向两侧排出,减弱对车底的破坏作用;采用特种钢制造的车底部件提升了抗击爆炸冲击波的能力;而高底盘设计的作用是将地雷在车底爆炸的气浪挤出。
CS/VP-3除了重视防地雷能力外,也很重视装甲防护,车体采用高强度装甲钢焊接而成,并在车体两侧加装附加装甲,车体两侧和车尾防弹观察窗均采用大厚度的耐冲击防弹玻璃风档。全车可防御7.62×51毫米枪弹的近距离射击,车辆正面可防30米距离内7.62毫米口径穿甲弹射击。
CS/VP-3车顶设有前后布置的2个单人枪塔,可视情况安装机枪(口径7.62毫米、12.7毫米)或自动榴弹发射器(口径30毫米、35毫米、40毫米)。每个枪塔都有独立防盾,配合打开的舱盖,可为射手提供较好的装甲防护。就火力而言,CS/VP-3在同类车中算是比较强的。另外,如果有必要,车体外侧还可加装2座9联装38毫米口径催泪弹发射器或2座5联装烟幕弹发射器。
虽然在中国研制的军用车辆中,CS/VP-3是新生的“小字辈”,但因为适合城市反恐作战和军警兼用的特性,其潜在市场颇为可观。
“山猫”全地形车 披坚执锐的战场轻骑
全地形车是指理论上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由于全地形车能轻松穿越沼泽、雪地、山林、池塘、溪流等恶劣地形,其军用潜力已经被越来越多国家的军方所认可,并广泛用于特种部队突击作战和执行边防巡逻任务。
面对新的作战任务要求,中国军工部门发展出绰号“山猫”的轻型全地形车,它的外形尺寸与微型轿车(如奇瑞QQ等车型)相似。整车好似8个车轮托起一个船体,车顶、中腰以及后侧的几条加强梁勾勒出车辆轮廓,包含一体式油箱的菱形车头线条硬朗,与厚实的尾部设计相互呼应,加上两翼突出的圆形车灯,看上去格外干练。
得益于合理的内部设计,该车的空间利用率极高,每个作战班配备的机枪、火箭筒、迫击炮和携行弹药都有预设的存放位置,6名乘员乘坐舒适,不显拥挤。中置的电子仪表盘和方向盘左侧的两排按键,功能齐全,一目了然,操作简单,而且右侧的2个电源接口还可以为电台、“北斗”导航系统或车载外挂件提供电源,保障运动通信功能。动力性能方面,“山猫”轻型全地形车不追求高速,但极限运动却是它的专长,1.2米的壕沟可以从容跨越,水上畅游来去自如,70度的陡坡也可轻松翻越,原地转向更是一绝。
更重要的是,尺寸紧凑的“山猫”车可用各国陆军普遍装备的中型直升机(如米-8、米-171等)空运,在战场投送方便快捷。值得一提的是,“山猫”能依靠8个轮胎进行转向,差级变速的独特设计十分巧妙,即使任意4个轮胎同时损坏,车辆行驶依然不会受太大影响。
“红箭”系列导弹 现代步兵的攻坚重锤
在精确制导武器盛行的现代战场上,可由步兵携行的反坦克导弹早已不再局限于打坦克,而是成为一种多用途步兵武器,中国企业研制的红箭系列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红箭-8L、红箭-9A和红箭-12等3款反坦克导弹吸引了许多潜在客户的目光。
红箭-8L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是一种小型、轻型化的反坦克导弹武器系统,主要用于攻击100米至4000米以内的装甲目标,也可以攻击坚固防御工事和战术设施。整套武器系统可由3人作战小组携行,既可架设在地面上以卧姿发射,也可安装在高机动作战车辆上发射。在配用弹药方面,该武器系统能兼容发射多种红箭-8系列导弹,主要有2种射程(3000米、4000米)和3种战斗部(破甲、攻坚、云爆)。
与红箭-8L相比,红箭-9A车载式激光制导反坦克导弹的名气更大,其基本型红箭-9曾在1999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亮相。红箭-9A是红箭-9的升级版,采用电视测角、激光传输指令的制导方式,即利用摄像头摄取目标图像并测出其与飞行导弹的角偏差,自动计算出导引指令,通过激光传输到导弹上,指引导弹飞向目标。由于改用激光传输指令,无需像红箭-8那样配备传输指令的导线,射程不受导线长短的限制,最大射程达到5000米。更重要的是,红箭-9A弹径加粗到152毫米,不仅增加了战斗部装药,而且采用了先进的串联战斗部设计,破甲能力达到1200毫米,能击穿复合装甲、间隙装甲和反应装甲等先进装甲,是名副其实的“装甲克星”。
至于红箭-12则可说是红箭家族的“小老大”。它是一种“自寻的多用途导弹系统”,采用红外图像或电视图像制导,可全天候昼夜作战,具备“发射后不用管”“可在室内发射”和“顶部攻击”等三大特技。其中,“发射后不用管”是指导弹发射后可依靠弹载制导装置自动追踪目标,射手可以立即转移,免遭敌方反击。“可在室内发射”是指导弹飞离发射筒时发动机并不点火(俗称“软发射”),无需担心发动机尾焰在狭窄的室内环境中危害射手安全。“顶部攻击”是指导弹能以抛物线弹道飞行,打击坦克等重装甲目标的顶部(顶部装甲通常较薄,易于击穿)。红箭-12导弹装有串联破甲战斗部,可打击坦克、简易工事、小船和低速飞行的直升机等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