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执中(右)生前工作照。中国航天报资料图片
2019年12月14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首席高级技术顾问、我国优秀的卫星总体和控制技术专家、风云系列极轨气象卫星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孟执中同志因病逝世,享年85岁。
早在青年时代,孟执中就立下志向,要抓紧生命中的美好时光,努力学习、努力工作,为祖国强盛贡献力量。他用一生践诺,将自己最美好的时光、最旺盛的精力投入到风云卫星的研制之中,推动我国气象卫星事业从无到有、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最终迈入气象强国行列。
当时想从塔架上跳下去
孟执中毕业于华南工学院,进入苏联科学院进修,回国后便在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从事设计研究工作。1965年,孟执中转向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工程设计和研究工作,主要负责东方红一号卫星地面测控中心和台站的计算机研制。
1969年,周恩来总理指示,上海也可以搞运载火箭和人造卫星。孟执中和十几位科研人员一起,参与组建上海的卫星研制队伍。长空一号卫星的研制,让孟执中由课题研究转向了工程实践。“能够解决最实际的问题,才是科技之大为。”孟执中曾这样说。“搞我们自己的气象卫星”,是孟执中毕生为之奋斗的梦想。
1988年9月7日,经过近10年的努力,我国第一颗风云气象卫星成功发射,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极轨气象卫星的国家。时间倒回3天前,风云一号A星即将发射。指挥员发出命令:“5小时准备!”就在这时,发射控制中心的控制台上一下子失去了卫星所有的遥测信号,发射不得不中止。
风云一号卫星工程总师任新民下令就地检查。卫星的回转平台被打开,风云一号卫星总设计师孟执中、姿控系统主任设计师徐福祥带着试验队员爬上了几十米高的塔架,给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做“手术”。四周无遮无拦,卫星下面是加注完毕、装满推进剂的火箭箭体。在这种环境中,每一个排故动作都要极其小心。
孟执中后来回忆,故障发生在发射前5小时,各个地方的台站都准备好了,各级领导不断询问消息。“所有人都在等着,我实在感到羞愧,塔架上排故又特别慢,当时确实有个冲动,跳下这个塔架算了。”他说。
“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
就在风云一号A星升空的第三十九天,意外又发生了。我国第一颗气象卫星失控,结束了短暂的“生命”。
紧随其后的风云一号B星同样留下了遗憾。1990年9月3日,风云一号B星由长征四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但10多天过后,卫星开始出现异常。孟执中带领团队采取补救措施,全力以赴挽救卫星。
风云一号B星断续工作到1992年11月,在轨累计正常运行285天,未能达到一年的设计寿命指标。孟执中鼓励团队:“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宝贵。航天人要不怕失败、勇于创新、坚韧不拔、奋发图强,为航天事业再创新辉煌。”
1994年1月,上级安排孟执中继续主持风云一号02批卫星的研制工作。这一年孟执中已60岁,他表示:“我想在退出历史舞台之前,总要有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对党、对国家、对人民、对支持我们干这项事业的人们有个圆满的交代……我一定尽心尽力地与大家在一起,把风云一号卫星研制好。没有一个好的结果,我是不会离开这个岗位的……”
孟执中的这一席话,极大地凝聚和鼓舞了卫星研制团队。风云一号综合测试主任设计师董瑶海等一大批年轻研制人员正是在这样的教诲之下,坚守在自己清贫的岗位上。
孟执中分析,风云一号A星、B星未完成任务的原因,是由于可靠性不高造成的。在树立团队的质量意识的同时,他带着大家一起研究、解决问题,将风云一号卫星研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之策汇编成册,成为卫星可靠性设计和排故方案的典型教材。
风云一号C星姿控分系统设计之初,孟执中带领大家对自主故障识别和重组系统等方面做了全面修改和完善,软件可靠性水平也有了很大提高。
1999年5月10日,风云一号C星成功发射,在轨稳定运行达7年之久,超期服役5年。该星完成了我国气象卫星研制历史上由屡遭挫折到圆满成功的完美转身,揭开了我国长寿命高可靠性卫星运行历史。风云一号C星的性能一举达到了当时国际同类气象卫星的先进水平。2000年8月,世界气象组织将风云一号C星列入世界业务气象卫星序列,为全世界提供气象服务。
把航天事业和航天精神传承下去
20世纪末,全球气候和生态环境恶化,我国急需发展全球气象和环境监测综合型的对地观测遥感卫星。1999年,国家正式批准风云三号立项研制,任命孟执中兼任风云三号卫星总设计师。
孟执中主持设计了风云三号卫星上装载有可见光、红外及微波共11种遥感仪器,高数传速率和数据存贮容量大的新一代极轨气象卫星方案。他带领团队进行了方案子系统和模块的重新设计,编制了相关软件,彻底解决了姿控系统性能与可靠性这对矛盾。
孟执中还注意发挥青年一代设计师的作用,放手让青年骨干去做。2006年,经上级机关与卫星用户同意和批准,孟执中卸任风云三号卫星总设计师职务,由董瑶海接任。他被任命为风云三号工程副总设计师,继续关心和支持风云三号卫星的研制进展。
2008年5月27日,风云三号卫星精确入轨,掀开了我国气象卫星史上的新篇章。
孟执中与青年职工座谈时曾说:“我们作为中国航天的第二代,现在的工作、做出来的成绩、发展的规模,在当年还是‘希望’,如今已经变为现实。年轻人一定要把这个班接好,把好的东西继承下来,把真正支撑中国航天发展的精神传递下去,这就是我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