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仁涛带领乡亲种植蔬菜。
皖西热土,寄托着安徽省霍邱县乌龙镇松树庙村民兵营长陈仁涛带领民兵帮助乡亲们致富的希望,也记下了他艰辛的奋斗。
陈仁涛1978年4月出生于安徽省霍邱县乌龙镇松树庙村,那里地处大别山北麓、淮河南岸,地少人多,经济基础薄弱,不甘于贫困的乡亲们,辛勤地在土地上劳作。
1998年12月,陈仁涛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在绿色军营5年间,在条令和条例的军纪约束中,在直线加方块的青春旋律里,在拼搏与砥砺的战术训练场上,他完成了从一名普通百姓到合格军人的转变,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获得嘉奖3次,并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2003年12月,陈仁涛退伍回到家乡。“家乡是你生长的地方,农村和农业是你熟悉的领域,在这里同样可以大有作为。”陈仁涛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在家人的帮助下,开始学习生猪养殖和杂交高产水稻种植,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他成了村里的种养大户,并从一名基干民兵成长为民兵营长。
2017年3月,陈仁涛决定率先在村里成立民兵科技种植农场,建立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带领村里群众共同致富。
陈仁涛此举不是心血来潮。他带领村里5个基干民兵利用三个月的时间跑遍北京、上海、广州、合肥等大城市的蔬菜市场和大型商超进行考察,发现有机蔬菜是是市场的紧俏货。而家乡地处淮河流域,大面积的灰土非常适合有机蔬菜种植,并且本小利大,只要技术和管理跟得上,哪有赔钱的道理?
然而,成立民兵科技种植农场,建立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也不是容易的事。急需的建设用地、生产资料、申请贷款,都需要一一办理,在县人武部领导的鼎力支持下,所有困难问题都得到了及时解决。
生产用地、启动资金有了,陈仁涛从山东寿光请来师傅,购回一批种子和菜苗,带领村里基干民兵建成136个日光暖棚和12个智能温控大棚,着力建设山葵、山胡萝卜、冰菜、牛奶豆、五彩韭菜、螺丝椒等有机蔬菜生产基地,产品专供一线大城市市场和商超。他们种植的有机西红柿、小南瓜、草莓,单品每亩每季收入突破10万元大关,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悄然崛起的民兵科技种植农场,像一把耀眼的火炬,给乡亲们照亮了致富的道路。于是,一个个蔬菜种植基地,在村里和附近地方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但由于技术不过关,质量达不到有机蔬菜标准,有些种植基地不久便相继倒闭。
陈仁涛很明白,如果坐视不管,将会影响乡亲们的致富梦。于是,他带领基干民兵技术骨干一连办了12期技术培训班,培训群众500多人,给予热情鼓励和大力支持,不但使乡亲们的蔬菜种植基地逐渐有了蓬勃生机,而且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群众建立了80多个有机蔬菜种植基地。
陈仁涛带领乡亲种植蔬菜。
乡亲们都记下了陈仁涛和基干民兵帮扶他们的件件往事。
村里贫困户赵某身患慢性疾病,他的妻子台某和儿子赵某某身体残疾,全家没有经济收入,家里生活非常困难。陈仁涛安排他们一家人到民兵科技种植农场工作,不仅每人每个月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还学到了有机蔬菜种植技术。赵某在农场干了三年,并成了技术骨干,他萌发了自己种植蔬菜的念头。陈仁涛诚心给他说:“车多不碍路,船多不碍江,你想自个儿种菜就种吧。”在陈仁涛的帮助下,赵某流转土地20亩,进行有机蔬菜种植,很快就走上了致富路。
村里的贫困户杨某,看人家种菜挣了钱,也东拼西凑一些钱租地种菜,本想发财甩掉贫穷帽子,结果由于不懂技术,不会管理,赔了个大窟窿。陈仁涛听说后,派两名基干民兵技术员帮助他查找亏损原因,从传授技术入手,并指点他如何建帐,如何进行成本核算,如何选购原料,如何减少耗损,仅3个月,他就改变了经营状况,由亏转盈。
此外,陈仁涛还倡导成立了“有机蔬菜供销公司”,注册商标,提升了蔬菜产品的“含金量”。他们以公司加农户的形式,产供销衔接,实行一体化经营,对验收合格的蔬菜,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组织出售。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有机蔬菜种植发展到40个多个品种,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由于生产和销售实行了有序管理,蔬菜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高,被中国绿色发展中心认定为“A级产品”,年产值2500多万元。2019年初,陈仁涛和基干民兵外出考察时看到种植前景广阔,他们又带领群众种植2800亩红花草,年收益3000多万元。
有机蔬菜和红花草种植助推当地乡村振兴,陈仁涛带领基干民兵帮扶乡亲们共同致富,备受乡亲赞誉,他先后被上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科技特派员”、“优秀民兵干部”、“最美退役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