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被遗忘的花果山
——清明节追忆远安三线建设者
□范卫东
提起“花果山”,人们就会联想到《西游记》里的花果山,还有住在水帘洞里的美猴王孙悟空,但我要说的花果山,是湖北省远安市远安县鸣凤镇东庄坪社区的花果山公墓。
这里原来有几百个坟茔,长眠于此的,有在三线建设初期光荣牺牲的烈士,有为航天事业奉献一生的第一代三线建设者及其家属。
在那个年代,前辈们怀着报效国家、献身国防的赤子之心,在大山深处潜心科研生产,殚精竭虑、义无反顾,为国防科技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中国人讲求叶落归根,但他们却永远地留在了异地他乡。
花果山位于离远安县城不到1公里的快舟大道与南门路交汇处的石板坡。上世纪70年代初,这里有个国营蚕种场,种植了大片的桑树和桃树,刚刚在远安县火柴厂旧址成立的066工程指挥部征用了蚕种场的几栋平房,作为三线家属的临时住宅。1970年秋,一台黄河大卡车从万山工地出发,载着30多名职工到远安施工。驾驶室内坐了5个人,其余的则站在后面的车厢上。
当汽车行驶到盘山公路急拐弯处时,来不及转弯,冲出了公路的边缘。
坡下是几十米深的山涧,山坡上到处是裸露的岩石和纵横交错的丛林。顷刻之间,一场灾祸发生了。
汽车冲出公路后,在空中接连翻了几个跟头,把所有的人都甩了出去,然后重重地侧翻在百米深的沟底,车上的职工伤亡严重。
不满20岁、正当青春年华的工人高树林、黄阿山、吴月林3位同志不幸殉职,工友们把他们安葬在离出事处不远的花果山上。
后来,在基建施工中因公殉职的三线建设者和解放军战士陆续也被安葬于此。
起初,这里只有几座坟茔,后来越来越多的三线职工家属去世后也被安葬到这里。十几年过去了,坟茔布满了几座山丘,这里成为了航天三线建设者的陵园。这些为国防建设牺牲的烈士和奉献一生的老三线人忠实地践行了我们经常念叨的那句口号——“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
当时,花果山是从县城通往万山、万里、万峰、红阳、江天厂的必经之路。公路在这里有一个120度的拐弯,当年,基地运输车辆每次从这里驶过时,都会长鸣笛。
这不仅是为了在急转弯时警示路上其他行人车辆,也是对烈士们的缅怀和致敬。
上世纪90年代末,三线企业纷纷调迁,花果山公墓里的坟茔有的被迁移至武汉和孝感的陵园,但大多数仍留在此地。
那里的每块墓碑都记载着一段历史,每块墓碑也都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块丰碑。
每逢春节和清明节,三线老军工的后辈们会纷纷从遥远的城市赶到鄂西山沟,回到这里,祭奠长眠在此的先辈们。鲜花纸钱坟前祭,只愿天堂无别离。
还记得在2017年清明节前后,一群当年的三线建设者从天津专程来到花果山公墓祭拜。
在萧瑟的细雨中,他们胸前佩戴着白花,在花果山前整齐站立,祭奠逝去的人。
主持人站在花圈的一侧,开始念祭文,当时,不少六七十岁的老职工瞬间就红了眼眶。
大家望向花圈,似乎又看见了当年那群来自祖国各地的年轻人,看见他们的音容笑貌,看见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
在三线建设过程中,无数人奉献了自己的一生,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三线建设史就是一部奋斗史、牺牲史和奉献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对初心的最真挚的诠释。
站在花果山前,我仿佛触摸到了那段历史,对那段岁月更加理解与感同身受。前辈们生前献身三线、逝后魂系大山,铮铮铁骨,可昭天地。
每年4月份,山上草木青翠、百花盛开、蜂飞蝶舞,漫山的松柏郁郁苍苍,远远望去充满生机与活力。
但近几年,为了拓宽公路,花果山被削平了一半。墓园由于无人管理,已变得杂草丛生、一片荒凉,木质墓碑腐朽了、水泥墓碑破损了,不少坟茔被牛羊踏平,墓碑被踩倒——看到这番情景,我流泪了。
花果山不能被遗忘,那段历史更不能被遗忘。我真的希望花果山公墓能被珍惜好、保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