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员准备参加无人机竞赛。 张洛轩 摄
寒假结束前夜,临行前的飞行学员万竞天兴奋得一晚上都没睡好:从千里之外的母校海军航空大学传来喜报,由于他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表现优异,海军航空大学表彰他为“勤学上进好青年”。
在两地之间,有这样一批由海军航空大学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联合培养的“双学籍”飞行学员,他们将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度过3年的学习时光后,转入飞行训练。
新学期伊始,一份接一份喜报借着春风传入北京,大三学员万竞天和他的同学们,迎来了清北校园里的最后一学期。
这是收获的季节,也在酝酿着新的萌芽。学员们翻看过去3年的照片,不禁感慨万千:第一次走进清北校园的激动与紧张,与全国高手同场竞技的巨大压力,暑期海训中的惊险刺激全都历历在目。从刚入学时的“泯然众人”,到如今的崭露头角,变化的不只是成绩,更有他们逐渐强大的内心和对未来的坚定。
“清北小飞”的青春航迹
■寇斌 姜子晗 陈超
学员参加航海实习。 张洛轩 摄
你好,大学——
“如果怕苦怕累,即使天才也会被淘汰”
“你知道排名148是什么感觉吗?”回忆起初入北京大学后第一次考试的情景,腼腆的万竞天涨红了脸。
人如其名,从小学、中学一路走来,万竞天一直是妥妥的“学霸一枚”。但走进北京大学的“角斗场”,“泯然众人”的失落感曾让他一时不知所措。
“如果怕苦怕累,即使天才也会被淘汰。”第一次期末总结大会,辅导员的话,字字都敲打在万竞天心上。
“如何跟上老师飞快的讲课速度?”由于“双学籍”飞行学员独特的课程设置,万竞天需要在压缩的学制内完成北京大学本科学习,“赶进度”是他面临的首要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万竞天摇身一变成为“时间管理大师”。
每天清晨哨声未响,万竞天已穿戴整齐;早饭集合时,他背诵当天英语单词;老师到教室时,他的书本已经标注好知识重点……万竞天的衣服口袋里永远都揣着一页“时间表”,上面密密麻麻写着各项日程,大到自习安排、小到课间休息,每一分钟都有明确要求。此外,他的这份“时间表”还有一个“小秘密”,那就是每项都比学校的规定早5分钟,他的手表也同时被调快了5分钟。
“每堂课比别人多学5分钟,每天就能多学40分钟。”万竞天将时间计算到了极致。
“他做什么都像‘催命’一样急。”同学们调侃道。对于万竞天来说,追赶道路上的每分每秒都十分珍贵。
“人的全部本领无非是耐心和时间的混合物。”在夜以继日的刻苦努力中,万竞天很快追上了大家的步伐,并成功闯入北大元培学院前50名,拿到三等奖学金。
站在“象牙塔”高处,“双学籍”飞行学员从没有给自己一刻放松。3年时间,他们从全力追赶到实现多方面领跑:学员张博文获得北京市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清华赛区一等奖;学员赵明星参加全国大学生俄语书法大赛获得优胜奖;学员张洛轩成为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篮球队队长,并带领球队夺得校内篮球赛第二名,创下该学院最好成绩……
“我们头顶军徽、肩负使命来到这里,只有努力遇到更优秀的自己,才配得上国家的培养,对得起组织的信任。”万竞天觉得在高手如云的北大校园,展现出自己的最高水准,才是对“‘双学籍’飞行员”这一称谓的尊重与致敬。
学员进行课堂讨论。 潘秦奥 摄
你好,大海——
“穿过暴风雨的我们,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们”
面对恶劣的海上环境,这些在教室里长大的“白面书生”能不能“扛”得住?
去年暑假,学员张洛轩迎来海训。第一次登上舰船时,身边不乏这样的质疑声,就连他自己心里也犯嘀咕。毕竟自己对于大海的了解,仅仅停留在电影大片中。
“迅速回到船舱!”
张洛轩没有想到,甲板上的第一课就被突如其来的暴风雨打断,他们刚刚出海就与台风“烟花”撞了个满怀。剧烈摇晃的船舱、滔天翻滚的巨浪,张洛轩很快便吐了个“人仰马翻”。
从眩晕扶墙到站稳甲板,张洛轩用了足足5天时间。指挥室里,张洛轩作为学员骨干依旧坚持按时汇报工作,语言条理清晰,声音里听不出任何异样,只有那凹陷的双眼和被橘子皮染黄的指甲,透露着他的苦苦支撑。
为了让大家快速适应,张洛轩想起清华大学教授樊富珉在心理学课程中讲到:心理状况是造成晕船的重要因素。于是,他在做好自我调适的同时,引导大家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主动参与舰上工作,以积极心态适应海上生活。
海面逐渐恢复平静,教员对他们坚强的表现非常满意。但张洛轩清楚,作为一名未来的海军飞行员,这样的表现不合格。
走下舰船的张洛轩陷入沉思,如果小小的风浪都应付不了,更不要说成为海上战斗员了。他无比渴望与大海的再次“战斗”,没承想,这次海训中接踵而至的舢板训练,让他在另一种“搏风击浪”中重拾信心。
“一二、嘿,一二、嘿!”一只月牙状的舢板快速冲向大海。张洛轩和其余11名桨手在舵手的指挥下,一路吼着,一路破浪前行。这是一项考验航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课目,学员的每一桨都在与大海近身搏斗。
一次训练中,乌云迅速侵占了天空,雨帘从侧后方席卷而来,暴雨瞬间打得舢板连连摇晃。
雨水不仅会模糊队员视线,时间长了还会造成舱内积水,加重船体重量带来航行风险。1号艇舵手周清源一手稳稳地把舵,一手举起喇叭大喊:“调转方向!稳住桨频!我们快速冲出去。”
队员们顿时士气高涨。领桨手逐渐加快桨频,拉大桨距。队员们奋力挥桨击水,发出阵阵怒吼,舢板像加了马达般冲脱出去。3分钟后,舢板顺利脱险,“跑”赢了乌云。
远航归来,张洛轩和桨手们的手上起了大大小小的水泡,但他们的脸上满是胜利的开心——因为他们赢得了这次与大海的博弈。
“穿过暴风雨的我们,已经不是原来的我们。”虽然一提起那场风暴试炼,张洛轩至今仍心有余悸,但他觉得那些风雨是大海赠与他们的礼物,是雏鹰成长为海空雄鹰的“成人礼”。
学员在航海实习中远眺。 左平月 摄
你好,天空——
“我们已经准备好了”
“师弟,今天我放单啦!”不久前,学员刘同民接到大四师兄钟子毅的报喜电话,交流中师兄独自飞上蓝天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听得刘同民内心一阵激动。
放下电话,刘同民的心底却莫名地紧张。还有不到100天,自己就要告别清华大学,走进初教机座舱,自己能否像师兄一样自由翱翔蓝天?
刘同民一路小跑来到图书馆,几乎把所有关于飞行的书籍全部借来。他为自己订下一个新目标——在毕业前把飞行原理掌握透彻,带着知识走进大四的飞行课堂。刘同民告诉自己:“后浪一定要高过前浪。”
在清华大学副教授杜建镔的飞行动力学与飞行控制课上,刘同民主动申请担任课代表,为的就是能多向老师学习。“教授,这项定义可以对应到哪个飞行动作上?”这是刘同民请教杜教授次数最多的问题,理论结合实际是他加深知识记忆的方法,更是他深入理解飞行操作的窍门。
翻开刘同民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各项公式的推导。作为一名飞行学员,并不需要完全掌握复杂的控制原理。但刘同民觉得“飞行员不仅要能飞,还要飞得明白”,只有这样他才觉得心里踏实。
新学期伊始,这样的紧张感迅速在班内传开。
学员白云横为自己制订了一张训练计划表,每天在健身房内加练力量,通过负重深蹲感受重压之下的飞行过载,为飞行做好体能储备;
学员赵明星把电脑桌面换成了“飞鲨”战机,枕边书换成了《甲午殇思》,他时刻警示自己,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海军飞行员,不仅需要掌握过硬的飞行本领,更要有忧患意识、国际视野和战略思维;
学员张洛轩研究起世界各国舰载机的着舰技术,他计划以此作为自己的毕业设计选题,看着舰载机飞行教官群体先进事迹报告会,他胸中的热血早已被点燃……
“比起刚入学那会儿,这些‘双学籍’飞行学员不再是被人群裹挟着前进了,每名学员都有了自己明确的目标,并懂得利用好这里最优质的知识资源,培养自己、完善自己。”谈起这批学员,学员队队长曹萌说,他们的成长来之不易,必将在不久的将来迎来绽放的时机。
下课铃响起,这群“清北小飞”们换上训练服,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操场。朝气勃发的身影,铿锵有力的口号,似乎在应答着祖国蓝天的召唤:“我们已经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