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组织夜间援潜救生演练——
星夜架起深海“生命通道”
■解放军报记者 段江山 通讯员 徐 超 胡佳杰
夜间吊放深潜救生艇。胡佳杰摄
“某潜艇‘失事’,上级命令我部立即前出救援!”寒冬深夜,一阵急促的警报声打破夜空的寂静。正在锚泊的北部战区海军某防救支队洪泽湖船接到命令,火速赶赴目标海域。
夜间,茫茫海面能见度低,潜艇应急浮标很难被发现,搜寻定位“失事”潜艇难度很大。航行途中,洪泽湖船船长翟飞召集各战位骨干,详细制订救援方案。
“援潜救生部署!”抵达目标海域后,翟飞立即命令援潜部门吊放多型侧扫声呐,迅速织起搜索“密网”。同时,信号兵不断尝试通过水声通信与“失事”潜艇建立联系。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失事”潜艇依然不见踪影。翟飞迅速调整搜索方案,根据最近一次上级通报的潜艇坐标方位,结合海区潮流信息,重新划定搜索区域。
在洪泽湖船左舷,声呐班班长刘永振紧张地注视着声呐显示屏。突然,屏幕上一道阴影一闪而过,刘永振捕捉信息并迅速判定其为“失事”潜艇。翟飞随即下令吊放图像声呐进行确认,进一步证实了刘永振的判断。
“动力定位部署!”确认目标位置后,翟飞依托防救船特有的动力定位系统,下令调整船位,准确定位在“失事”潜艇正上方海面。与此同时,救援分队进入深潜救生艇待命。
“吊放深潜救生艇!”一声令下,深潜救生艇被巨大的机械吊臂稳稳放入海中。随后,救生艇顶着海流缓缓驶向“失事”潜艇。
深潜对接的难度不亚于一次精准的外科手术。深潜救生艇越接近潜艇,激起的紊流就越大,稍有不慎便会发生碰撞。主驾驶朱昱晟轻推操纵杆,完成救生艇“对接裙”与潜艇“救生舱口”的精准对接。与此同时,副驾驶陈家壁迅速将对接部位内的海水排出,成功为“遇险”艇员架起一条深海“生命通道”。
缓缓上浮、转移“遇险”艇员、再次下潜……1小时后,伴随初升的朝阳,最后一批“遇险”艇员被成功救出,送往母船治疗。
“战斗随时可能打响,我们必须具备‘一声令下,即刻救援’的能力!”该支队领导介绍,此次演练,有效检验了部队应急援潜救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