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习主席强调,要坚持聚焦实战,抓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运用,使科技创新更好为战斗力建设服务。空军研究院、海军研究院某所新年度高标准贯彻落实科技强军战略,紧盯实战需求主动作为,组织科研骨干常态化奔赴战训一线,与部队官兵携手攻克战斗力建设难题,让最新科研创新成果尽快转化为实际战斗力。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
空军研究院牢固树立科研为战鲜明导向主动作为
演训场就是创新主战场
解放军报讯 叶海松、记者李建文报道:1月4日,空军研究院新年度开训,一批科研骨干奉命出征,奔赴一线作战部队执行科研和战训技术保障任务。在南下疾行的列车上,屡次带队赴战训一线的科研骨干张大厦深有感触地说:“脚下沾有训练场的泥土越多,我们的科研成果就越受作战部队官兵欢迎。”
“军事科研工作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要紧盯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不断强化科研为战意识,提高科研创新对战斗力增长的贡献率。”该院领导介绍,作为空军科研机构,他们牢牢抓住为战而研这一“牛鼻子”,坚持把部队演训场作为创新主战场,以“科研成果服务部队建设,技术优势转化为作战能力”为目标,安排科研骨干轮流到部队跟班服务保障,与部队联合开展数据共享、战法研究、作战效能提升等方面攻关,第一时间帮助解决部队科研难题,发现实战急需科研课题,摔打磨炼科研骨干队伍。
在空军深入推进实战化训练过程中,该院推开科技赋能训练模式,固化科研专家与部队协作机制,将全新训练模式融入空军品牌演训活动,体系检验创新作战理念、新技术、在研在试装备,牵引先进技术加速运用到军事领域,转化为实际战斗力。去年以来,他们安排各专业科研骨干参加各级演习演练任务,探索科研团队融入作战筹划指挥体系新模式,初步形成“概念创新-仿真实验-实兵检验-效果评估-完善概念”的战试训评闭环链路,为一线部队提供重要作战技术支撑。
课题在战训一线发现,成果在战训一线催生。该院常态化组织科研人员上高原、下海岛,进指挥所、到边防实地调研。机场排弹专家刘利长期深入演训一线指导部队排除未爆弹,由他牵头研发的未爆弹勘察探测无人机、遥控排弹机器人等装备广泛应用于部队实战实训;某研究室主任吴国栋多次深入高原边防调研,现场了解部队实战实训被装保障难题,带领科研团队集智攻关,研制出多款有效满足作战训练需求的新型防寒被装,并配发高原边防一线官兵。
据悉,去年以来,该院一批科研成果在一线作战部队推广应用,其中2项分别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
海军研究院某所常态对接一线作战部队精准发力
部队难题就是攻关课题
解放军报讯 于立斌报道:新年伊始,海军研究院某所工程师许轶楠结束在海南舰为期6个月的调研工作。他风尘仆仆回到单位,就迫不及待把在部队的收获运用到自己负责的科研项目中。同一天,该所某研究室主任王书满、工程师贺少华等分别带队的3个团队,踏上前往部队开展装备在役考核试验、航保训练模拟系统试验的征程。
在该所,科研骨干奔赴一线作战部队已经成为常态。该所领导介绍,为让科研攻关精准对接部队,他们立足自身实际,在科研立项和课题研究时充分听取部队意见,把部队反映的问题作为科研立项重点,努力把行业领域、前沿技术方面的知识优势,转化为部队战备训练、演习演练方面的技术优势。去年以来,他们联合部队开展了40余项作战试验课题研究,为一线作战部队解决一批战斗力建设急需课题。
“部队的难题,就是我们科研攻关的课题。”工程师李铣镔记忆最深的是,前年4月,他接到部队战友打来的咨询电话。经了解,这是一个部队作战课题需求,但缺乏相关理论和资料。为此,该所紧急启动研究工作,由李铣镔任课题组组长,一个临时咨询变成服务部队的重要攻关课题。随后的一年半时间里,课题组根据部队提出的需求,与部队官兵一起开展方案论证、技术路径规划等工作。“课题组的成果和数据让我们对目标看得更清、方向更准了。”部队官兵欣喜地说。
为促进科研攻关能力向战斗力快速转化,该所建立与一线作战部队指挥员、参谋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交流沟通机制。该所某研究室主任黄金娥带领课题组成员用200多天时间,几乎走遍海军主要作战部队。在实地了解部队应用科研成果情况数据的同时,团队还与一线作战部队建立了良好关系,为后续深入研究收集大量意见建议。
“困扰部队的难点,就是我们科研攻关的重点。”曾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专家宋海凌,连续多年深入部队一线开展攻关,研究成果解决了困扰部队多年的一系列瓶颈问题。
近两年,该所先后与20余支一线作战部队建立常态交流沟通机制,70余人次深入一线作战部队授课指导、技术保障、参加重大军事演习,多项研究成果在部队重大演训任务中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