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循着父亲的足迹,穿上军装的他真正懂得了父亲的坚守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杨军 李小健 沈利松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1-04-19 07:22

儿时的段晓松与父母在北疆边防留影。

热爱是长在心里的东西,任何人都拿不走

鲜花掩映的大厅,父亲仿佛睡着了。

母亲泣不成声,前来送别父亲的战友都泪流满面。刚满8岁的段晓松看着盖在父亲身上的国旗,他还不懂“光荣牺牲”这4个字的分量。

紧紧攥着母亲颤抖的手,段晓松意识到,父亲再也不会醒来了——2008年5月5日清晨,36岁的段军突发心脏病,牺牲在工作岗位上。

那年,海拉尔的春天来得有些迟。噩耗突如其来,母亲一病不起。想起父亲的话,段晓松安慰病床上的母亲:“妈妈,我会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做一个坚强的孩子,曾是父亲对段晓松的期望。过去父亲休假在家,每次带段晓松外出,很少牵他的手。“爸爸走路很快,我跟在后面跑,却怎么也追不上。”在段晓松看来,军人父亲有着威严而内敛的爱。

母亲告诉段晓松,他出生那天,在边防连当连长的父亲正带队前往一个遥远的点位巡逻。等到父亲回家探望,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不到半岁时,段晓松就在母亲的怀抱中坐火车、倒汽车来到北疆新巴尔虎草原的连队探亲。那段日子,父亲每天一大早就披着霞光去训练场。晚上回到家,他作训服后背被汗渍勾画出一幅“汗水地图”,母亲总是洗到深夜……

那年冬夜突降暴雪,父亲担心连队大棚被压塌,夜里带人铲雪破冰。今天,母亲的手机上还保存着父亲当年发来的照片:冻成“冰坨”的军裤立在地上,父亲的笑容却暖暖的。

父亲告诉他,一个人最幸福的事就是活在自己的热爱里。“热爱是长在心里的东西,任何人都拿不走。”

5岁那年,段晓松得了急性肠炎高烧不退。母亲哭着给带队在高原执行任务的父亲打电话。父亲回不来,只能拜托在海拉尔生活的姥姥、大舅赶来,帮忙把段晓松送到医院。

好几次母亲生病,父亲都不在身边,段晓松很小就懂得“一个人在家锁好门”。

段晓松童年美好记忆,几乎都在春节。每到岁末,母亲都会带他去部队探亲。和父亲在一起的日子,对他来说“过得特别快”。

那时候探亲到边防,“爬坡过坎儿”行路难。前往连队的路,母子二人能颠簸一整天。年幼的晓松从来不哭不闹,他知道汽车停了,就能见到爸爸了。

一把樟子松木制作的玩具枪,被段晓松珍藏至今。那是父亲在“光头山”植绿时,亲手为他制作的。父亲走后,看着父亲的日记,他才明白父亲给自己起名“晓松”,是希望自己成为父亲守望着的山上挺拔的樟子松。

那座“光头山”,如今已是一片葱郁,山上的樟子松枝繁叶茂。每次来到父亲战斗的地方,看到山上的绿意,段晓松都泪眼模糊:“这是父亲的山。”

那年,父亲段军所在连队接到命令,前往内蒙古新巴尔虎左旗罕达盖一带执行植树造林任务。为了确保山上种的树活下来,他连续两年带人上山,一住就是几个月。

“爸,山绿了,你种的树也绿了。”如今,每次到父亲守望的山下,段晓松都会在心里默默向父亲诉说。

段晓松忘不了,父亲对他说的那句话:“北疆的树都很坚强,它会牢牢扎根,变成一片绿海,就像我们的晓松一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