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将于4月18日至21日在海南博鳌再次举办,此次论坛年会的主题为“世界大变局:共襄全球治理盛举合奏‘一带一路’强音”。
得益于东道国中国对疫情的有力防控,本届年会将是今年世界上首个以线下会议为主的大型国际会议。至3月底,已有超过2000人注册,预计将有2500人左右参加线下会议。
3月30日,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李保东介绍,2021年年会的首要任务是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帮助亚洲乃至世界各国凝聚发展共识、重塑增长信心。
据介绍,届时中国领导人将出席大会开幕式,并参加中美企业家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活动。此外,还有数十位各国领导人、前政要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以及一大批政商学界重量级嘉宾通过线上或线下方式出席年会。
“全球治理”“一带一路”话题备受关注
据悉,今年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和圆桌会议的议题大体分为六大板块,包括“解读中国”“把握世界变局和亚洲的发展大势”“一带一路合作”“拥抱产业变革”“与新技术共舞”“共享发展”。其中,“解读中国”和“一带一路合作”是基于当前形势新增的板块。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议题设置既有继承也有创新。
在上述六大板块议题中,既包括各方高度关注的“双循环”、金融开放等中国的发展走势问题,也包括碳中和、老龄化、新冠疫苗、数字经济等对亚洲和世界其他地区具有普遍意义的现实议题。
李保东说,在进行议题调研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各方普遍希望加深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设置“解读中国”板块,就是希望深入探讨中国发展走势及其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影响。另一个新增的“一带一路合作”板块,就是希望以“一带一路合作”为例,探讨加强国际合作和全球治理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沙特基础工业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东北亚区总裁李雷在发布会上表示,2020年,中国在抗击疫情方面取得良好成就的基础之上,成为世界上唯一保持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他们非常期待能够在年会上和各位领导、学者共同探讨全球治理和“一带一路”话题。
李雷认为,中国是一个基于规则、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国家,而当前国际事务中有些规则缺失了,有些规则过时了。“在今天这样一个世界上,居然还存在冷战时期特意成立的组织,所以我们认为‘全球治理’是一个非常好的话题。”
对于“一带一路”,李雷认为更是一个机遇广阔的话题,“沙特基础工业公司一直持续不断地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推进中国和沙特经济、能源、化工等方方面面的合作。我们也和在座的一些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帮助中国的企业到中东沙特阿拉伯投资”。
目前,不少亚洲国家把绿色复苏纳入了发展规划,在新闻发布会上,博鳌亚洲论坛的很多合作伙伴代表都提到了碳中和、碳达峰。
“东道国中国近期公布的‘十四五’规划,也强调了碳中和的重要性,并且提出了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一方面,亚洲在这次疫情情况下,仍然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进程当中不断取得进步。同时,我们仍然在规划着未来——如何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李保东说。
他介绍,博鳌亚洲论坛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为了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所以近年来论坛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的议题,“今年我们还在年会期间发布《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这是我们博鳌亚洲论坛的一项旗舰报告”。
论坛20周年见证亚洲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今年是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
李保东介绍,在今年的年会上,各界将回顾20年来论坛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如何顺应亚洲和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把握航向,凝聚共识,为国际社会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发出亚洲声音,提出亚洲方案。
三星电子副社长王彤表示,博鳌亚洲论坛的20年,是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的20年。借助全球化与科技的爆发,世界经济从33万亿美元发展到了85万亿美元。当初千禧年在许多人的忐忑中到来,但20年的发展向人们证明了这是科技与创新的世纪。博鳌亚洲论坛的20年,也是亚洲从跟随转为引领的20年。
“20年前,我们在华累计投资仅为21亿美元;20年后,我们的投资额累计增加到460亿美元,为20年前的20倍之多,在华销售额增长6倍之多。20年前,我们仅布局在中国东南沿海、布局来料加工的整机产业;20年后,我们深入西部内陆,布局半导体、动力电池、陶瓷电容等高端装备与元器件业务,加入到中国庞大的产业链之中。”王彤说,展望未来,亚洲在几十年充分孕育的基础上,将迎来爆发的20年、引领的20年。相信这个过程中,博鳌亚洲论坛将更加肩负重任,不辱使命,迸发出正当年的生命力。
韩国SK集团中华区副总裁李新明表示,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周年以来,为亚洲和全球的政商和学术界领袖们提供了交换意见和寻求解决方案的高端对话平台,为建设更加繁荣稳定和谐的亚洲,作出重要贡献。
“今年的年会将会是意义非凡的一届年会,去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和政治秩序带来了巨大冲击。世界经济能否很快复苏?后疫情时代中环境、社会、公司治理应该进行怎样的变革?企业在社会中的角色该如何定位?我们期待在今年的年会上深入探讨上述热点问题,为后疫情时代的世界发展和全球治理凝聚更多共识,提供亚洲视角,注入更多动力。”李新明说。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1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