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娄轶峰责任编辑:姬彩红
2021-04-13 07:13

走好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路

■娄轶峰

从没有一条路,在共产党人心中如此壮阔;从没有一条路,在革命军人心中如此豪气。

这条路,叫长征路。

1934年10月17日夜,秋风萧瑟,马蹄声碎,8.6万多名红军从于都的8个渡口过河,踏上漫漫长征路。“整个国家走上了征途。”埃德加·斯诺形象地说。

一年后的10月19日,风云际会、红旗漫卷,一名名衣衫褴褛但精神昂扬的红军抵达终点,会师喜讯在秋收的高原肆意弥漫。“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诗云。

有人把当年红军的长征路线誉为“地球上的红飘带”,但我们知道,他们的征途绝非“挥一挥衣袖”那般潇洒。红军也不曾料到,他们所进行的远征,会对国家、民族和军队的命运,乃至中国和世界的历史都发生深刻影响。

长征路是新生之路。一名红军这样回忆,“当时以为是一转身就能回到熟悉红土地的转移,却不知这条路需用生命来丈量”。长征,红军将士靠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将一次危机四伏的被动撤退,变为一个开创革命新局面的起点;将一段险象环生的艰难跋涉,变成一首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将一次饱受苦难的艰辛历程,变成一次伟大民族的奋起之旅、新生之路。

长征路是转折之路。长征开始前炼狱一般的重大牺牲,让红军从困惑中觉醒、在迷惘中探索。生死攸关,遵义定尊。从此,红军以空前的英勇无畏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开始了一次谋求生存和胜利的大胆尝试,用坚定不移的脚步走出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

长征路是爱民之路。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3名女红军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临走时,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留给老人。“半条被子”的故事,饱含人民军队与广大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从此,每当人民需要的时候,纵是冲天烈火、滔天洪水,纵是天塌地陷、病毒肆虐,人民子弟兵都“铺路许输头作石,攀天甘献骨为梯”,赴汤蹈火、义无反顾。

长征路是复兴之路。宁夏固原,将台堡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三尊英姿勃发的红军头像,雄踞碑顶眺望远方。“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长征的历史意义正在于,它开启了中国革命不断胜利的序章,开启了中国共产党创造奇迹的大幕,开启了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征程。

“长征源”,刻在于都河畔石碑上的三个字,默默守护着静好岁月。那条用草鞋走出的路就像图腾一般,始终被人追忆、铭记。如今的“长征”二字,更多象征着一种崇高的理想、不屈的精神、坚强的意志、超凡的胆气,它能让我们时刻感受到一股蓬勃向上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前方纵是千难万险,也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长且阻但给人力量,让我们向星辰大海挺进,向民族复兴迈步,在“长征”中播种,在“长征”中收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