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王继才的先进事迹,就要像他那样,坚守入党誓言,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毕生追求。就要做一个有信仰信念的人,做一个胸中有家国的人,做一个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人
学习王继才同志崇高精神和闪光品质①
把忠诚刻在奋斗的年轮中
——像王继才那样对党忠诚
■张 剑
新时代奋斗者的楷模王继才,一个显著的精神特质和优秀品质就是对党忠诚。他用行动书写出一份新时代共产党人爱国奉献、许党报国的忠诚答卷。学习王继才的先进事迹,探求他的人生轨迹,每一个人都应该对标自省,问问自己能不能像王继才那样自始至终恪守忠诚的品质。
“善莫大于作忠”。忠诚作为大善大德,是“骨子里透射出的一种气质底色”,是根植灵魂深处的一种秉性和追求,既需要涵养锤炼,也需要执着坚守。王继才在“缺水没电,条件艰苦,没人能长期值守”的开山岛上,一守就是32年,直到因病逝世。32年11600多天,对于历史长河来说,只是弹指一挥间;然而,对于生命个体来说,却意味着艰苦与孤独相伴之下的漫长煎熬,意味着无数次风吹浪打面前的历久弥坚。王继才用32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道理:生命有刻度,忠诚有硬度,熔铸忠诚的生命纵死犹生,敢于拿生命践行的忠诚才能如铁似钢、靠得住。我们常讲,共产党员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这种铁血忠诚应该就是“特殊材料”的重要因子。“一次入党,一生向党”,对党忠诚是需要坚守的。学习王继才的先进事迹,就要像他那样,坚守入党誓言,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毕生追求,秉持“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品格,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风浪和诱惑,都不迷失、不动摇、不退缩,任何时候都听党指挥,言行一致,不当“墙头草”“两面人”。
忠不忠,看行动;诚不诚,看过程。衡量一名党员是不是真忠诚,不仅要看怎么说,关键要看怎么做。王继才生前是灌云县开山岛民兵哨所所长,岗位普通平凡,可他身处平凡却不平庸,面对艰苦选择奋斗,苦练军事技能,多次在民兵比武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自己动手修缮营房、建设码头,硬是把一个海上荒岛建成了美好家园。这是一种什么精神?是忠于职守、忠诚担当的精神。相比之下,有的同志身处关键岗位,工作生活条件远远优于王继才,可是忠诚与担当却只喊在嘴上,抓工作表态快调门高,就是不扑下身子干实事;有的棘手问题面前“耍滑头”,矛盾困难面前“绕道走”,不想争第一,只求“不垫底”。邓小平同志曾讲,“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同样,岗位职责面前不作为、不担当,半点忠诚都没有。尤其应该看到,当前部队转型建设正处在爬坡过坎阶段,新旧矛盾交织,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如果不真抓实干、攻坚克难,转型建设势必举步维艰。向王继才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干”字当头,苦干实干、撸起袖子加油干,以求真务实、敢于担当的作风,把手头上的每一项工作都干精彩,把肩头上的每一项职责都尽到位,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不放过。惟如此,忠诚才能成为砥砺奋进的号角,成为感召群众的火炬。
面对恶劣环境,面对人们不解,面对金钱诱惑,面对亲情牵挂,是什么让王继才在孤寂的小岛上坚守了32年?王继才的回答有三句话:一句是,“家就是岛,岛就是家”;另一句是,“答应了就要兑现,承诺了就要坚守”;第三句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了一个信仰,我会一直守到守不动为止”。朴实无华的三句话,道出的却是忠诚的一个行动法则: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甘愿牺牲奉献一切。这是党章中的明确规定,也是每个党员和军人应尽的义务。然而在市场经济利益交换规则的冲击下,今天有些人讲起信仰与牺牲来却不那么理直气壮,有时甚至面临被遗忘、被嘲讽的局面。由此也导致有的把入党当成“捞取个人好处的资本”,把从军入伍当成“谋生活的途径”,把为党干事当成“等价交换的筹码”,出现了各种“歪歪理”乃至奇谈怪论、扭曲心态,这也是一些党员领导干部人生步入歧途的一个重要思想根源。崇高的事业需要崇高理想的引领,需要千千万万有坚定信仰和崇高追求的人去建设。岗位可以平凡,但理想决不应被虚化、矮化、荒漠化。像王继才那样对党忠诚,就要做一个有信仰信念的人,做一个胸中有家国的人,做一个敢于牺牲、乐于奉献的人,时时处处多想“能为党做什么”,而不是“党能给什么”。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王继才为新时代奋斗者标定了一种价值高度。像王继才那样对党忠诚,不仅应是广大共产党员、革命军人的共同价值追求,更应成为每名同志脚踏实地的行动。
(作者单位:南部战区陆军政治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