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我们的太空”创新实践中心:一个“创客团队”的时代之思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王天益 安普忠 赵金龙 朱霄雄责任编辑:杨红
2020-12-18 08:15

“太空广播FM”团队成员在录制节目。

思想政治工作从来不是单调的,不是一种颜色,而是缤纷多彩的赤橙黄绿青蓝紫

今年10月底,“我们的太空”团队组织了一场“太空思辨会”,分享一个月来的工作感悟和经验。

这场交流活动别开生面:发言的都是各单位最年轻的干部,谁也不许念稿子,现场“脱口秀”。台上的人在讲,台下听讲的人可实时发“弹幕”交流……

李超是这场活动的组织者之一。为了筹备这场活动,他虽然家在航天城里,但最近一周天天都在办公室睡。

当天的思辨会,原计划用时45分钟,被大家意犹未尽地延长到2小时。李超觉得,“这种新的活动方式,能被大家认可,累也值得。”

像这样被李超和同事们搞得很有“磁性”的活动还有不少。他们将其称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颜值革新”。

近年来,这支航天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一直在不停地刷新“面孔”——

推进理论学习,他们创新“精要学理论12345”模式,每当习主席发表重要讲话,总能在3小时内梳理出理论要点,通过新媒体推送;

传承红色基因,他们开发了移动终端,把各地红色资源汇聚到掌上,无论出差走到哪里,先在网上打卡红色地标,已成为很多航天人的习惯;

弘扬优良传统,他们在新媒体上推出“航天礼赞MV”“两弹一星往事”“航天故事绘”等栏目,引导大家把航天历史唱出来、把航天壮举演出来、把感人事迹画出来,让老传统焕发新活力……

不少航天人感慨:“没想到教育还能这么做,这么有意思!”

“其实,新时代的年轻人从不拒绝真理的崇高,只是不喜欢空洞的说教;从不排斥有意义,只是希望有意思;从不反感教育本身,只是不喜欢‘你讲我听’的单向硬灌。”

某工程技术大队党委书记陈锦认为,信息时代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像互联网企业那样树立“用户思维”,精准对接受众的高品位高层次认知需求、多元化多样化群体特征、平等式互动式行为习惯。

“一提到思想政治工作,你会想起什么?”

这个团队认为,思想政治工作从来不是单调的,不是一种颜色,而是缤纷多彩的赤橙黄绿青蓝紫。“今天,我们很有必要紧跟时代变化,来一场思想政治工作‘供给侧’改革”——

它可以很时尚新潮。例如,采用VR、AR技术,将“东方红”功勋塔架、“两弹结合”试验遗址等搬到“掌心”,建成“网上红色教育基地”;把“唱吧”引入发射场,鼓励科研人员工作之余“吼一嗓子”,等等。

它可以颇有“烟火气”。在书店中开辟亲子阅读区,把一块闲置的屋顶变成青年人喜爱的花前月下之地,乃至高标准开展“厕所革命”……做好这些让人感到温暖的事儿,都被他们视作思想政治工作外延的一部分。

它也可以表达多样化。例如,推出电视剧《马兰谣》,编排音乐舞蹈情景剧《问天》,航天员出演大片《我和我的祖国》,组织四大航天发射场网络直播……

来自航天员中心的安德华认为,每个个体都不一样,有了思想问题,有的人一堂教育课就能解决,有的人听一首歌就能“元气满满”,也有的人参加一次集体活动就能解开思想扣子。

可以肯定的是,“每个人都会被点燃,只是‘燃点’可能不一样,被点燃的方式不一样。”

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才能变得五彩斑斓?

山足够高大,才会形成囊括热带、温带、寒带的高山气候。思想政治工作的外延足够宽广,才能更加丰富多彩。

采访中,一位领导谈道:“我们的教育一定要穿透航天城、辐射社会,要放在更大的环境中搞大教育。如果在单位接受的是正能量,到了社会接受的是负能量,教育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近年来,“我们的太空”不断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朋友圈”:邀请刘洋、王亚平等航天员担纲“航天晨语”主播,央视主持人海霞、康辉参与“周末心语”栏目;授予单霁翔、刘慈欣等名人“航天文化大使”,为航天打CALL,吸引院士钟南山、李兰娟等为航天人送祝福……不断凝聚更多力量,为强国梦、航天梦鼓与呼。

来自哔哩哔哩的新媒体人马垒认为,“我们的太空”的策略是通过影响更多人来影响“心上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人群。

这群执着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创客”,从不认为这是少部分人的专属领地。在他们看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发动大家一起来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