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在那鲜为人知的艰苦战位,这是年轻官兵的戍边故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刘胜全 曹世凯 侯崇慧责任编辑:张思远
2020-09-25 15:34

大坝——

“没来时不想进来,来了以后不想出去”

凌晨时分,下士何嘉嘉走上哨位。

值班室监控大屏上,哨所多个点位的实时情况清晰呈现。此刻,分别安置在哨所各点位的监控摄像头,正警惕地环视、观察着周边情况。

在值班日志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后,何嘉嘉开始了夜间执勤。

他操控摄像头,仔细查看点位情况,并一一记录在册。

“有了‘电子哨兵’助力,夜间执勤效率提升不少。”何嘉嘉说,先进的执勤信息化装备和综合信息网络,使哨所的执勤能力实现新跨越。

守防条件的改善,执勤能力的提升,让哨所再不是一座“孤岛”,但哨所官兵肩头的责任依然重大。

1969年12月,气温突降至零下20摄氏度,哨兵守护的水库管道被封冻,水线告急。

时任团长杨尔昌向上级立下军令状,火速带领官兵进山抢修。当支援官兵抵达哨所时,看到的却是哨所战友们用铁锨凿冰排险的场景——

他们的棉衣冻成了冰坨,眉毛上结满冰霜,却硬是用血肉之躯阻挡住冰块进入管道,防止了“管道冰堵”。

如今,到了严冬,“凿冰排险”仍然是哨所官兵经常要面临的艰难任务。

官兵在巡逻中经过水库大坝。侯崇慧摄

上士陈林依然记得,10年前的一天,寒流侵袭戈壁,河水大面积冻结,取水口严重堵塞,他和战友们二话不说投入战斗。

他们一边向上级报告,一边用背包绳将自己捆在大坝出水口,冒着严寒用冰铲凿冰,一直干到凌晨支队上百名增援战友赶到那一刻……

这些故事如今凝固成哨所里的“传家宝”。每一名初来哨所的官兵,都在感动中受到感召,并在接下来的哨位上懂得坚守的价值。

“没来时不想进来,来了以后不想出去。”中队指导员陈扶贵曾在哨所守防多年,对那段甘苦交加的日子,有着真切的感悟:哨所是个大学校,让人成长成熟。几乎每一名分配到这里的战士,都经历过从“灰心失望”到“无悔坚守”的心路历程。

大坝一侧的山崖上,有一处被官兵称为“天梯”的地方——险峻的崖壁上,一架仅容一人通过的铁制阶梯,沿着近60度的陡坡顺山势而上。

这里是官兵每天巡逻的必经之地,也是藏族新战士南却多月杰最爱的巡逻“打卡地”,因为从这里可以攀上山巅,将整个大坝尽收眼底。

远处起伏的群山,像是家乡青海的达坂山,不管心情“是晴是雨”,他都会站在山顶对着家乡的方向喊上几嗓子。他一直用这种方式,向远方的阿妈传递自己的思念。

清晨吃过早饭,高兴隆和战友们开始了巡逻。走完一整条巡逻路线,需要2个多小时。

行至山顶,高兴隆回头望了一眼,昌马河哨所岿然屹立,山坡上,“忠心向党”4个大字格外耀眼。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