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军营网络安全宣传周|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钱燕娜 储召锋 等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0-09-15 07:00

互联网时代如何保护个人信息

官兵来信

今年5月的一天,我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那头说:“请问是王先生吗?您上个星期是不是在上海?您的信用卡可能被盗刷了……”我感到非常惊讶,为什么出差去一趟上海,自己的信息会被陌生人掌握得一清二楚。我了解到,身边有些战友也曾接到类似的陌生电话,内容从推销房产、介绍贷款到育儿养老、教育培训等等,让人不堪其扰。请问个人信息是如何泄露的,又该如何保护呢?

——某部士官小王

专家解答

■钱燕娜 储召锋

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背景下,个人信息泄露成为普遍问题。面对人肉搜索、垃圾短信、电信诈骗等挑战,民法典确认和保障与个人信息有关的人格权益,让个人信息使用有法可依,将有效遏制过度搜集个人信息的现象。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了个人信息利用的基本规则: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需要获取他人个人信息的,应当依法取得并确保信息安全,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不得非法买卖、提供或者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第一千零三十四条,扩大了隐私和个人信息的界定范围: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者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够单独或者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号码、生物识别信息、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箱、健康信息、行踪信息等。

当个人信息发生泄露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发现自己的个人信息遭到泄露,可以要求网络服务提供者或者侵权人删除自己被泄露的私人隐私信息;可以向有关的执法部门、当地公安机关、消费者协会或管理互联网的部门举报,提交举报信息,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侵权责任法》的相关规定,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必要时要求侵害人赔偿损失或赔礼道歉等。

民法典的出台,顺应时代要求,契合群众意愿,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时代特色的一部人民法典。它为保护个人信息筑起了“防火墙”,让泄露个人信息的行为成为“高压线”。作为官兵个人,在互联网时代应当保持警惕性,严守保密法规,增强权利保护意识,不随意在网络平台留下个人信息,防止个人信息遭到不法分子窃取。

(作者分别为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副教授、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师)

西藏军区某团督导官兵——

开启定位小心“隐形陷阱”

■邬 军 卢亚鹏

“前不久我休假回家,为方便出行,开启了手机定位功能。可没想到,自己的个人信息很快被一些需要获取位置和通讯录信息的APP所获取,一路上经常接到销售商及信贷公司打来的电话……”近日,正在野外驻训的西藏军区某团,组织了一次网络安全保密警示性法纪教育。某连下士小吴给大家讲述了自己使用智能手机的一段经历。

不起眼的小问题,可能会引发失泄密的大麻烦。该团通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官兵开启手机定位功能频次、时机及需要开启位置权限APP等情况进行调研。调查发现,不少官兵对开启手机定位功能可能造成的危害缺乏了解,开启手机定位功能的现象比较普遍;个别官兵在安装各类软件时,对需要获取位置信息的APP选择默认同意,这容易给不法分子窃取军事信息留下漏洞。

“开启手机定位,看似只是使用智能手机的一个小功能,却无异于打开了一个‘监视器’,让个人行为或信息变得更加透明、更加公开。”该团信息保障参谋孙汉介绍,别有用心的人可以在分析官兵个人信息的基础上,通过对群体性活动数据的规律性分析,有可能获知部队营区范围、部队动向等涉密信息。

发现问题是前提,解决问题是关键。为引导官兵正确使用手机定位功能,该团采取以案说法的方式,让官兵走上台前,讲述自己经历或身边发生的因开启手机定位功能造成的问题隐患,从思想深处引起警醒。结合学习条令活动,他们邀请驻地国安和公安部门人员为全团官兵授课答疑,引导官兵学法知法用法;开展手机使用清理整治,采取个人自查、营连普查、机关抽查的方式,重点对手机软件使用权限、手机存储资料等情况进行检查,并不定期组织“回头看”,从源头上消除因使用手机定位等功能导致对军事设施、演训任务及官兵信息等造成的安全威胁。

“凡是进入营区,一律不得开启手机定位功能;凡是进入会议场所,一律不得携带手机;凡是参加军事行动,一律不得打开手机……”如今,官兵使用智能手机有了刚性规定。该团还加强监督抽查,督导官兵谨慎正确使用智能手机各类功能,有效规避“隐形陷阱”,让官兵既能享受信息时代的便利,又能有效堵住失泄密漏洞。

第76集团军某旅督导官兵——

下载软件谨防“来历不明”

■张颖科 李 浩

保密教育讨论中,和战友提起前不久自己下载使用某款手机APP的经历,第76集团军某旅修理二连战士韩磊印象深刻。

那一次,他下载并注册了某款购房APP。过了没几天,他陆续接到房地产商、贷款机构、装修公司等打来的推销电话。“一接通就热情地叫我‘韩先生’,不仅知道我的号码还知道我姓什么,有些不可思议。”小韩坦言。

认真咨询旅有关部门后,韩磊通过上网查询并查看智能手机APP使用权限及服务条款后得知,该款APP需要开启访问手机号码、通讯录、麦克风等权限,才能正常运行。

“对军人来讲,泄露个人手机号码、通讯录、姓名等信息,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风险!”在旅保密专家指导下,韩磊对手机中已安装APP的使用权限、服务条款等内容进行逐个查看,立即卸载了几款需要过度索取个人信息才能运行的APP。然后,他将情况如实向上级进行了报告。

了解情况后,旅保卫科韦干事到基层营连以及地方公安、工信部门走访调研发现,部分APP能够频繁自启动并访问个人相册、通讯录、位置轨迹等信息,有的诸如有美图功能的软件还需要上传个人照片、姓名、年龄等信息。此外,还有的APP服务条款内容很长、可读性差,对获取个人隐私相关内容模糊化,预先默认勾选……

战士小刘说,他以前曾使用过一款宣称可以清理微信好友的某链接,可没多久,他的微信账号就被盗用。虽然账号后来重新申请得回,但差点造成电信诈骗,给家人和朋友造成经济损失。小刘对此后悔又后怕。

“指尖便捷的背后,隐藏着个人信息和涉密信息泄露的双重隐患。”该旅领导介绍,一些APP过度索取收集个人信息,一旦进行个人信息买卖交易,很容易侵害官兵切身利益。另外,如果手机中存有个人军装照等信息,很容易暴露军人身份,造成失泄密问题。对此,该旅常态开展手机使用专项检查,对有无存储涉军信息、是否通过正规途径下载手机软件,以及软件超权限等情况进行检查清理;将手机使用相关规定和典型警示案例用快板、小品形式进行演绎,增强教育质效。如今,使用智能手机不存储涉军信息、不将设备带入重要涉密场所、不轻易下载非正规软件,已经成为官兵的行动自觉。

把问题解决在“网下”

■段金泉

结合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进军营,9月14日至20日,是首届军营网络安全宣传周。各级要围绕“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为强军兴军和备战打仗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主题,通过主题宣传、学习教育、专家宣讲等方式,推动活动常态落实。

如今,网络已成为官兵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官兵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风险隐患也随之而来,而且更具隐蔽性、多样性,个别官兵在不经意间因手机使用不当泄露个人信息,甚至造成失泄密的问题时有发生。据介绍,利用智能手机定位功能,可以分析一个人的行动轨迹,准确判断用户所在位置,进而了解其工作生活情况。随手下载注册的某款APP,有可能被不法分子或间谍利用,窃取你的个人信息。这些来历不明的网络软件,都隐藏着看不见的失泄密风险隐患,给部队安全保密工作带来了重大挑战。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试行)》《军队保密条例》等法规制度,对手机上网使用有明确规范,为抓好手机网络管理使用提供了遵循。各级要保持清醒头脑,认清互联网的“隐形陷阱”,因势利导,趋利避害,以法纪的刚性规范官兵网上言行。要通过开展法纪警示教育,引导官兵认清违规上网的潜在风险、现实危害和严重后果,不断提升法治素养,严防网上失泄密、严防违规参与网络借贷、网络赌博和网络经商等活动,把影响网络安全的问题苗头消除在未萌,解决在“网下”,做到防患于未然,确保部队安全稳定。

信息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摄影师”。官兵在使用智能手机上网浏览精彩世界的同时,要时刻想到“网上有敌情,网上有陷阱”,在思想上绷紧安全保密弦,自觉遵守国家和军队各项保密法规制度,做到依规上网、正确用网、科学用网,在网络世界里自觉擦亮“眼睛”,莫让一时“指尖的愉快”给自己留下悔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