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为立国之基、树人之本。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纲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尊重群众实践,突出问题导向,把握历史规律,明确了“筑牢理想信念之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等四项重点任务,为新时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提供了重要价值规范。
要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信仰信念指引人生方向,引领道德追求。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从饱受屈辱与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来的中国之所以能够得到解放,并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新中国的历史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历史和现实还将证明,只有继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不断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所面临的一系列新情况、新任务。当前,要破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就要继续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以此筑牢我们的信念之基。要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使之成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要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认识与感悟,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我们的头脑,准确把握其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实践要求,大力筑牢信仰信念的思想堤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撑。
要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凝聚中国力量的思想道德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给我们每一个公民提出了行动准则,是新时代中国人民共同遵守的价值规范,承载着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共同的心灵愿望与精神追求。尤其是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而又艰辛的征程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全体人民共识的“最大公约数”,要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要尽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增进价值认同、树立鲜明导向、强化示范带动,引导人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明德修身、立德树人的根本遵循。坚持贯穿结合融入、落细落小落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融入日常生活,使之成为人们日用而不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要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深入人心,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高尚的道德理想,使之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有力的精神支撑。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全面体现到全面依法治国中,体现到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公共政策制定修订、社会治理改进完善中,为弘扬社会主义主流价值提供良好社会环境和制度保障。
要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道德建设的不竭源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为公”“为群体”的整体主义观念,孝老爱亲的传统家风,“民本主义”“重民”思想以及“见利思义”“先义后利”“义然后取”的义利观等思想,对于今天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就曾经专门针对传统家庭美德强调,要发扬中华民族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引导人们自觉承担家庭责任、树立良好家风,强化家庭成员赡养、扶养老年人的责任意识,促进家庭老少和顺。当前,要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上新台阶,必须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以礼敬自豪的态度对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文化中优秀基因更好地植根于人们的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要深入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理念,深入挖掘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传统美德,使之与现代文化、现实生活相融相通,成为全体人民精神生活、道德实践的鲜明标识。
要加强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和凝聚力的重要体现。时代精神是一个时代的人们在文明创建活动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和优良品格。当前,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让其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坚实精神支撑和强大道德力量。要大力弘扬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让他们成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动力源泉。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优秀企业家精神、科学家精神,使全体人民在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
(作者:贵州省委党校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