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挑战变为机遇,需要的是拥抱时代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作者:智善责任编辑:刘秋丽
2019-10-29 22:22

导读:

10月29日上午,由人民日报社和深圳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的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深圳正式拉开帷幕。中央有关部委和各地宣传部门负责人,中央及地方主要媒体负责人以及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国内知名企业负责人,围绕“全媒体时代:挑战与机遇”主题,研讨媒体融合战略、分享最新成果,共话新挑战与新机遇,共谋协作与成事之道。

1978年元旦,一个新的电视栏目开播,由各个地方电视台拼凑起来的4条新闻组成这个叫做《新闻联播》的节目。11个月后,这个迄今为止中国收视率最高的节目迎来自己的首位主播。

2019年7月29日,一个叫做《主播说联播》的短视频栏目上线,主播们在互联网上展现出了不同于电视上正襟危坐的俏皮风趣,不失大台风范又拉近距离的语言风格圈粉无数。这个短视频栏目上线第一天,就获得1600万抖音粉丝。截至目前,被2200多万抖音网民关注,发布的视频收获了4500万点赞。

40多年前还在羡慕报纸和广播的电视人可能没有想到,此时报纸不仅纷纷停刊,中央电视台也在互联网融合的大潮中进行媒体转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正式亮相。

融合发展之路正在开启。新兴媒体发展之快、影响之大令人惊叹,从具有社交属性的微博、微信应运而生,到以资讯聚合分发为特征的今日头条、一点资讯风生水起,从直播平台映客、斗鱼受到关注,到短视频平台快手、抖音快速崛起……媒体版图变化的一个结果是,主流媒体的“舆论主场”,现在变成了众多跨界者涌入的“舆论广场”。

“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1月25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开年第一课”走出中南海,习主席带领中央政治局所有同志,把“课堂”搬到人民日报社,来到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线。

早晚班的地铁之上,人们指尖滑动下,是信息的更新和世界的变幻;周末出游之时,视频拍摄的一点一触下,记录的是生活,传播的是态度;友人分享之际,网络视频文章的一转一评间,表达的是对世事万千的看法,分享的是为人处事的态度。融媒体发展之路,你我时刻参与,共同体验,作为互动者,作为反馈者,作为勇敢者,可谓“小小手中屏,洞悉天下事”,靠的正是“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与进步。

这是一段“正在发生的历史”,有媒体如此评价风起云涌、浩荡前行的媒体融合。10月28日至29日,一场以“全媒体时代:挑战与机遇”为主题的2019媒体融合发展论坛在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举行。

“眼前的挑战,正是奋斗者和创新者的机会。”开幕式上,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副主任雷雨的致辞也提醒我们如何看待时代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发展,重塑着媒体的产业形态,再造着用户的心理和习惯,也重构着新闻的生产与风格。媒体界限此消彼融,时空覆盖之全,受众涵盖之广,生产主体之多样,传播渠道之多元,媒体竞争难度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大。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信息爆炸让人们徒增“拿着手机更无聊”的无奈,“自带叹号”不断反转的虚假新闻早让网民心生反感。持续增长的网民数目和优质内容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未来“万物互联”的巨大信息缺口,圈层化带来的不同舆论场的破壁需求,都给我们奋斗和创新提供了比以往更广阔的空间。

英国历史学者麦考莱说过:“一个浪头也许很快会平息,然而潮流却永远不会停止。”这样一个每年都在改革开放前沿深圳举办的论坛,也一直在启示着我们:面对全媒体时代,媒体人理应学习改革开放拓荒者“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向前走,莫回头”的激情,保持领跑最前沿的敏感,确保时刻处于信息传播、新闻生产以及运用先进技术的最前沿。

事实上,媒体融合已经进入“下半场”,跨入“深水区”。各中央和地方媒体的融合,已经出现千舟竞发的壮观场面。从“两微一端”平台建设、短视频、H5形态发展到中央厨房机制创新,物理变化已经完成。如何让新闻创作更高效,内容互动体验更好,这是下半场关键的战役。

这些年,军事媒体也积极投身融合战场,让民众了解到了更立体的人民军队,更生动的军人。在头部力量已经完成电视台+报纸+电台+网站等“物理聚合”之后,机遇和挑战同时摆在我们面前,如何产生“化学反应”,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的共融互通,从而更好地为强军兴军鼓与呼,担子依然很重。

“我们的心胸燃烧着希望,我们前进的道路铺满阳光”“让我们从今天出发飞向明天,让我们把每个日子都当做新的起点”。1978年,诗人艾青写下《光的赞歌》。我们无法预测未来,但是我们可以奋斗现在。融合发展这样一条前无古人的道路,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但只要我们紧紧拥抱时代潮流,永不停息地奋斗创新,就一定能用特有的血性、独有的温情讲好每一个军中故事,唱好每一首军中赞歌。

(钧正平工作室·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出品)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