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界碑,塔斯提连官兵这样写就自己的无悔青春
■中国军网记者 丁 杨
在塔斯提连前哨班的钢铁哨楼上,佩戴钢枪的哨兵正紧盯边境线,观察着方圆数公里的风吹草动。哨楼正下方的根雕上刻着“家国情怀”四个大字,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火红。官兵们喜欢红色,他们说这代表着忠诚。
国防大学古琳晖教授在塔斯提连前哨班为官兵进行微课讲解。中国军网记者丁杨 摄
7月4日,军委政治工作部“理论服务走基层”活动赴新疆某边防团塔斯提边防连小组一行来到连队前哨班,国防大学政治学院古琳晖教授利用执勤间隙,与官兵们肩并肩坐在一起,共同讨论起“革命军人为什么更要有家国情怀”的话题。“家”、“国”,这些个关键的字眼,无不直抵边防官兵的心窝。
战友绝对不会成为往事,因为我们都是一块成长的。
崇山之间牛马成群,野花烂漫清香阵阵,布尔干河缓缓流淌......初到边防,一切都是诗情画意之感。上士杨珂熙笑称我们赶上了边防最“温柔”的时节。六年前,杨珂熙参军入伍,决心要成为家人的骄傲。新兵下连的那天,他颠簸了三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这里,一下车便傻了眼——一眼望不尽的山头、张张嘴就灌进肚子里的寒风、没过膝盖拔不出腿的积雪,他不敢想象期待已久的军旅生活竟然是这样的。
改变源于车延聪班长送给他的一颗旺仔牛奶糖:“不想吃饭就吃块糖,补充能量。边防也没你想得那么可怕,你需要给自己一点时间发现其中的‘甜头’。”
自此之后,车班长参与了他的每一次成长——给他讲“卫国戍边”纪念章的故事,告诉他这是边防军人独有的荣誉;五一假期带他去小白杨哨所执勤,游人对这身橄榄绿的依赖让他觉得自己很重要;民舍着火,他们一起扛上铁锹去扑火,救下了好几家牧民......
“你有什么话想对班长说吗?”古教授趁此为杨珂熙提供一个表达谢意的机会。
“我现在就想在边防一直干下去,这是我的老大哥,这些都是我过了命的亲兄弟。”杨珂熙指向车班长,以及身边围坐在一起的战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