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享家】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更好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外国语大学教授 佟晓梅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国际社会引发了热烈回响,掀起了国外学者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热潮,研究的广度和深度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但是,由于主体身份、文化背景、价值取向、利益诉求、意识形态等诸多差异,国际社会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也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其中,绝大多数国际智库学者对于该理念的科学性和创新性给予了极大的肯定,认为它是消除贫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一剂济世良方。与此同时,某些国家的过度解读和质疑之声也逐渐浮出水面,该理念甚至遭受话语强势的西方媒体的污名化传播。
之所以产生这种认知上的质疑和曲解,首先是因为东西方文明的冲突。殖民主义全球扩张的历史经历使得在这种背景下成长起来的西方民众,难以理解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而不同”的理念,因此,对于不同文明的沟通理解和多元共存并没有达成广泛的一致。正是这种“自欺欺人的文明自负”加重了西方社会对中国“和合”文化的负面情绪,也从侧面体现出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话语权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其次是因为国家之间利益的冲突。中国经济的腾飞、综合国力的增强让称霸两个世纪的西方大国感到惊讶和恐慌,更让其称霸全球的特权地位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由此,“天下大同”被荒唐地曲解为“中国将再次统治‘天下’”,用西方的“普世价值”绑架中国的“共同价值”。同时,凭借着强大的全球传播网络,西方国家极力强化话语霸权,肆意散布“中国威胁论”“中国傲慢论”等,主导着国际话语导向,导致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理念传播面临严峻挑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后就要挨打,失语就要挨骂。”一语道破其中的症结所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贡献给世界的“大国智慧”“大国方案”,更需要“大国话语”来为其保驾护航,但是,目前我国对外话语体系建设与传播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固守既有传播思维,缺乏创新性话语表达。难以与受众相融的话语表述,容易造成“对牛弹琴”的对外传播效果,缺乏吸引力,给国际社会造成刻板印象,从而带来负面作用,不仅削弱了对外宣传的功效,而且还损害了中国话语体系的声誉。
二是学术话语尚未形成体系。建构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需要以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来向世界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的标识性概念和核心话语,这是一个庞大而艰巨的系统工程,是中国学术界的精英学者们责无旁贷的历史重任。
三是中国智库在构建对外话语体系方面缺乏引领性概念和源发性观点,国际合作方面与西方权威智库机构缺乏互联互通,在国际社会上的传播影响力不足。
四是缺乏制定国际规则的经验,在全球治理中还没有构建起自己的话语体系,这是我国提升国际话语权所面临的严峻挑战。建立在国家安全基础上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是新时代亟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认为,必须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话语体系的构建与译介传播。
一、对外话语体系的交流支撑——构建有吸引力的对外翻译
对外翻译是融通中国话语和国际话语的“转换器”,是构建对外话语体系的“最后一公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西方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如何,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否塑造对他们来说有吸引力的对外话语表达,用外国人能听得懂且可以深入人心的话语,来讲述中国的智慧理念。因此,中国需要加大具体叙述,尽量避免使用模糊概念,以此来加深和提高西方人民对中国文化理念的理解力和接受力。在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中,我们需要把体现中国元素的话语理念和符合国际传播规律的表达方式结合起来,激发中外共鸣,形成一套科学的、准确的、有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对外翻译体系,更好地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话语体系的建构与传播。
二、对外话语体系的学术支撑——实现术语的创新表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话语体系,首先必须具有国际视野,要不断加强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文明成果的交往和互通,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话语体系的内涵。其次要勇于创新概念和术语的表达,凝练出中西方都能接受和理解的概念术语表达,以此来激活世界文明中的文化活性,帮助西方人民更好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第三要以中国学界的学术成果和研究积淀为支撑,在理论研究中升华出新的术语和规范,与国际学术研究成果接轨,为创建新的对外话语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对外话语体系的思想支撑——打造高端智库平台
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话语体系建构必须以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高端思想交流平台为基础,打造高品质的、可持续的、具有引领性的研究成果,影响世界各国执政精英对于中国方案的认同与接受。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直是英美多家知名智库的关注热点,如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亚当•斯密研究所、欧洲改革中心、政策研究中心等英国重要智库的研究成果,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形成全球性共识和全面推进,产生了关键性的影响。基于此,中国更有责任和义务,加大研究投入力度,更加权威客观地向世界解读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学术实力和学术成果说话,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进而建立起引领性研究体系。我们需要尽快实现与英国、美国等高端智库的“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成果共享”,在学术舞台上展示中国智慧,讲好中国故事,真正担当起一个智库大国的责任。
四、对外话语体系的安全支撑——参与全球治理体系建设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实践的建设者,更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立场的捍卫者。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必须打破西方国家的话语垄断,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塑造,积极争取话语权,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更加有效的方式介入到国际组织的管理活动和国际游戏规则的构建,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用中国的话语解读中国智慧和贡献中国力量,让世界知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宗旨是实现包括中国人民在内的世界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从而使国际社会正确认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种种歪曲和误读,最终以促进国际社会话语体系的公平与正义。
国际话语体系需要中国的融入和参与。中国必须加快构建起一套成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外话语体系,与世界各国一道在未来建立一套公平、正义且符合大多数国家利益的国际话语新秩序,一道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