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革命:风暴从头脑深处刮起

来源:《解放军报》2018年10月30日作者:龙绍华 冀东昇责任编辑:杨红
2019-10-25 13:29

不论打仗还是准备打仗,都要以“读秒”的状态立说立行

去年的一次联合演习前,领到白床单的那一刻,战区某保障队一名上等兵瞥了一眼就嘟哝起来:“野外连脸都洗不上,带这玩意儿到时怎么洗啊。”

“当兵是要打仗的。打仗有两种结果,一个是凯旋,一个是‘马革裹尸还’。”班长杨浩明半带玩笑半认真的话,第一次让这名上等兵意识到了床单的第二个用途,让他突然感到“一伸手就能触摸到战争”。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争规律决定了“战斗在今夜打响”不是一句口号。破除积弊,时不我待,不论打仗还是准备打仗,都要以“读秒”的状态立说立行。

熟悉叶雷的人,都说他有“卡表”“读秒”意识。作为战区联合参谋部参谋,他身边时刻有两个“表”。一个表是手腕上的电子表,时间与战区联指中心的作战时刻分秒不差;另一个是工作计划表,满满当当记着当周的工作任务,上面用蓝色、红色的笔密密麻麻做了标注,每完成一项都和时限要求“对账”。

“打仗的事,时限是红线,更是底线。”叶雷说自己这种“卡表”作风,其实是痛定思痛得来的。

一次演训,他接收指令后迅速拟制文书,然而还没等文书下发部队,“战斗”就打响了。措手不及的他追悔莫及。

“卡的是手表、图表,卡掉的是和平的惯性,卡出的是备战意识、打仗思维。”叶雷说,如今在战区机关,“卡表”“读秒”已成为大家自觉的工作习惯,“校准的是打仗时间,绷紧的是备战那根弦。”

——按照打仗要求制定各类突发情况的应急处置流程,任务、标准和要求细化到每一个席位,每一名人员;

——不设背景、不打招呼,以随机启动的模式组织指挥所应急拉动,在机动中受领任务、研究情况、指挥处置;

——按照“任务式编组、模块化训练、应急性补课”的思路组织指挥训练,人人轮流充当指挥员、进入情况指挥战斗、反复研析作战指挥难题。

时间还是那个时间,但在备战打仗的要求下,工作的密度和力度完全不同,时间就有了不一样的作战意义。去年8月,四川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战区联指依据抢险救援方案和作战人员编组,20分钟内前方指挥组人员到位完成编组受领任务,30分钟完成了一切准备,40分钟便向灾区火速驰援……

“‘读秒’其实说到底是一个精确意识,打仗的事不能再概略瞄准,干啥都要精确算账。”联合参谋部作战局处长魏斌用一个数学公式加以诠释:1.01的365次方约等于37.8,一天努力一点,成效就会越来越明显。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