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欲求训练之“实”,先谋理念之“变”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3个看似平常的抓建举动,折射出一支信息化部队对实战化训练的深刻理解和独特感悟。
强军必兴训,实战先实训。作为战争的预实践,军事训练离实战越近,离打赢就越近。实战化训练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长跑”,往哪儿“跑”至关重要。要确保实战化训练的正确方向,需要全军上下树立长远的眼光、先进的观念和科学的理念。
这,无疑就是陆军第82集团军所属这支信息化部队带给我们的最大启示。他们思想的突围和观念的嬗变以及知行合一的执行力,值得深思借鉴。
时代在发展,战争在变化。从外部环境讲,世界新军事革命风起云涌,现代战争形态、作战样式和制胜机理正在发生深刻改变;从内部发展讲,人民军队刚刚经过改革重塑,新的指挥体制、力量编成、规模结构、作战思想等,既给开展军事训练带来难得机遇,也提出很多崭新课题。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把思维理念从一切不合时宜的传统定势、固有模式、路径依赖中解放出来,用先进理念切实推动军事训练向现代战争无限接近,向实战对焦、向联合迈进、向精准发力,从而实现实战化训练的跨越发展、平稳上升。
理念之变,是发生在“大脑皮层”的一场革命。毫无疑问,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必定是思维理念领先的军队。现实中,没有哪支军队会刻意追求与实战要求不符的军事训练。可一支军队的训练是否“实战化”,并非一厢情愿就能实现了的,而要受到训练理念、训练模式以及技术装备等因素的制约。
也就是说,战争形态始终在变,决定了实战化训练永远在发展,决定了军事训练理念的更新永无止境。各级指挥员乃至每名官兵都应该好好想一想,我们如何既解放思想永远在路上,更“撸起袖子先干起来”?
在强军兴军的今天,对于一支渴望胜利的军队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悟透实战化与实战这“一字之差”。事实证明,实战化训练的“实”字文章做起来并不那么容易。近年来,全军上下下力破除和平积弊,使“布满标语板报的临时营区、整齐划一的简易营房、彩旗飞舞的靶场”等过去习以为常的问题得到了根治。
可冷静下来,我们更应该问一问自己:除了破除这些有形的弊端,头脑中更深层次的和平积弊还有没有?传统的习惯、落后的理念还在不在?因为,陈旧落后的理念和习惯,恰恰是我们实战化训练面临的最大阻力和最难逾越的障碍。
比如,我们是不是觉得,训练中听见了炮声、看见了火光、闻到了硝烟,就意味着达到了实战化训练的要求?我们是不是还把实战化训练停留在表层、落实在部分课目上?是不是原地踏步而不自知,甚至南辕北辙而不警觉?
解决好这些问题,方能深入推进实战化训练。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锲而不舍地厘清观念。对我们来讲,推进实战化训练,思想观念更新之战同样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长跑”。
因为,战场胜负可能只是一朝一夕的事,决定胜负的力量却需要无数个朝朝夕夕来积累。今天我们训练场上的“朝朝夕夕”,连着未来战争的“一朝一夕”。需要我们做的,就是与时俱进、永不停息地更新观念,并“撸起袖子先干起来”。
要做到这一点,归根到底就一句话:时时刻刻用打仗的心态抓训练,分分秒秒用打仗的感觉去训练。如此,才能逼着我们站在时代的桅杆之上,瞭望未来战场;如此,我们才能主动创造实战的环境、营造实战的氛围,才能真正养成实战的习惯,真正实现军事训练无限贴近实战,真正在和平时期锻造出精兵劲旅、胜战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