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兵王”
——记东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AIP技师、二级军士长肖海生
不足10平方米的潜艇舱室里,密密麻麻的管道与轰鸣的设备将艇内空气蒸烤得炙热。二级军士长肖海生站在这局促、嘈杂的空间里,侧头仔细倾听着装备的运行情况,身上的衣服被油污与汗渍染成了“迷彩”。
澎湃的动力从某舱室源源不断地输出,这艘国产AIP潜艇如蓝鲸入水,静悄悄地航行在大洋深处,已经多天没有浮上海面。
22年的部队生活,东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AIP技师肖海生在这狭小的舱室里,安全航行了十几万海里,先后执行过战备远航、极限深潜等50多项重大任务。这位海军潜艇AIP系统“第一人”两次荣立二等功,7次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先后被表彰为“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军爱军精武标兵”“海军军事训练标兵”。
“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英文缩写AIP。
1995年,瑞典“哥特兰”级潜艇下水,AIP首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世界潜艇发展史上一大技术突破。
多年前,国产首艘AIP潜艇列装肖海生所在的东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得知这个消息,肖海生整个人都被“点燃”了。虽然整天闷在不见天日的“铁罐子”里,但肖海生知道这是常规潜艇的发展趋势,未来必将全面列装部队,成为决胜大洋的“国之利器”。
AIP潜艇列装后,支队开始选拔人员建立新的艇员队。此时的肖海生已是一名轮机班长,重新转向AIP系统专业学习,意味着他将降级成“轮机兵”,一切从头开始。但这些对他来说,都不如学习掌握AIP系统重要。
听到消息后,肖海生立即报了名。有人劝他再考虑考虑,还有人说AIP潜艇的燃料像带着“定时炸弹”,肖海生笑笑说:“咱们干潜艇的,向来是‘刀尖上跳舞’,哪有绝对安全的岗位?再说科研人员设计出新装备,总有一定的安全保证,大家都不去当‘吃螃蟹的人’,装备怎么发展?”
然而,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并不轻松。AIP潜艇刚刚入列,没有足够的实践操作经验,肖海生与其他专业骨干能够学到的,只有AIP系统的理论知识。一切从零起步,书本上的知识让肖海生看得“云里雾里”。为了在有限的条件下把知识学会、搞懂,肖海生笔记做了一本又一本,半年时间里平均每天只睡5个小时。
走进潜艇后,肖海生看到作为高精尖装备的AIP系统,有着比常规潜艇更让人眼花缭乱的线路、管路和电路。他主动要求住在潜艇里学习。装备运行起来,舱室里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肖海生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他把所有管道摸了个遍,熟练掌握了新型潜艇的构造。
一年后,经过层层选拔,肖海生的理论和实操各项考试成绩全优,被任命为海军首艘AIP潜艇系统技师,成为中国潜艇AIP系统“第一人”。
深海里的“定海神针”
一次任务中,潜艇无声地向大海深处潜航,集控室内的屏幕上参数不断变化,在水下试验中,肖海生目不转睛地盯着集控台上的数据。突然,一阵刺耳的气体喷射声从舱底响起。
“不好,有泄漏!”捕捉到这个声音,肖海生“噌”地从椅子上站起来,一把抓起手边的护目镜和防冻手套,来不及多想就冲进出现泄漏的舱室。为了不让燃料进一步扩散,他反手扣死了通往舱底的盖板,一个人闯进了危险区。
由于罐内压力不断增高,燃料泄露得很快。当肖海生冲进舱底时,四处已是烟雾弥漫,伸手不见五指。
肖海生知道,这样的泄露如果不及时处理,不仅会导致艇员中毒,遇到静电更会直接导致装备爆炸,引发灾难性后果。“没有时间了。”肖海生这么想着,一头钻到了烟雾深处,靠听力去寻找故障点。
很快,他听出了泄漏点的方位,管道构造图立即清晰地浮现在肖海生的脑海里。凭着对装备的熟悉,肖海生准确在数十个阀盘中拧死了漏气管的阀门,气体喷射的声音戛然而止,险情成功化解。而这,几乎是一次盲操。
在被肖海生一手带出的某艇AIP班长邱全铎看来,最危险的时候冲上去,几乎已成了肖海生的本能。“他把使命看得比生命还重要。”邱全铎说。
肖海生有随身携带笔和本子的习惯。每次进行完操作,总要拿出记录本,详细记下每一次操作的过程,总结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积少成多,肖海生记了厚厚一本笔记,整理之后如今成了每一个在AIP系统工作的技师应知应会的操作流程规范。
与AIP打交道这么多年,肖海生给专家和厂商提出过多少意见建议,他自己已经记不清了。
AIP系统为潜艇提供动力,相当于潜艇的发动机。这台“发动机”与艇外链接的关键点是一个小小的安全阀。试航中,肖海生盯着它思考,这个安全阀到底安不安全?长期泡在水下,慢慢被海水腐蚀了,海水倒灌进来怎么办?
水下潮湿的环境是装备制造商很难接触到的,但肖海生很了解。他开始与厂商反复探讨、提建议。
“以前都是装备启动后在管道内充气,改成运行前先充气行不行?”肖海生的提议经过厂商反复试验后,被证实是目前解决这一安全隐患的最佳途径。在运行前就把管内气压增加至与外界持平,甚至更高,才能有效防止因安全阀松动内外气压不同引发的海水倒灌。
“专家和厂商在研究领域肯定比我厉害,但他们接触不到潜艇实际的运行环境。这一点只有我知道,我有责任把这些告诉他们,一起来解决问题。”肖海生说。
如今,肖海生已经保障潜艇安全潜航十几万海里,保证AIP系统可靠运行7000小时,被战友们称为“定海神针”。
“大师傅”带出“好徒弟”
在战友谢继乐眼中,肖海生性格温和平易,很少生气,喜欢和大家一起聊聊天、开开玩笑。但一到工作岗位上,这位资深技师立刻变得严肃认真,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
谢继乐与肖海生年龄相近,但学AIP系统晚了一点,肖海生就成了他师傅。第一次随艇出任务时,肖海生带着他,提前把装备检查了一遍又一遍。肖海生反复叮嘱他,潜艇出航时间长,任务枯燥,但对AIP系统不能有一分钟掉以轻心,“你要保证随时了解每一个部件、每一根管道的运行情况,一刻不能松懈。”
工作之余,肖海生与谢继乐常在一起聊天。每次聊着聊着,话题总是回到装备的使用方法、故障排除这些工作问题上。谢继乐感慨说:“肖师傅成为‘AIP第一人’,真是下了苦功夫的。”
艇上去年刚刚参军的大学生士兵焦新宇也经常听肖海生说,“要把每一根管道摸透,像熟悉自己那样熟悉AIP系统。”在转入AIP专业之前,焦新宇就知道肖海生的大名。听说自己要成为这位“AIP第一人”的徒弟时,焦新宇既兴奋又紧张,但很快他就发现根本没有时间兴奋,因为“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接触AIP系统几个月后,焦新宇开始参与装备故障检查。面对繁杂的管路,有时明明知道出现了故障,可焦新宇就是找不准位置。他去求教肖海生,师傅听完他的描述就给他指一个大概方位,按照指定的方位每一次都准确找到了故障点。
纷繁复杂的系统构造,已经清晰地印在了肖海生的脑海中。“书本上的学习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实践,要做到每一个环节都非常熟悉。”教徒弟时,肖海生要求他们把AIP系统的每个角落都记透记牢。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在东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肖海生带过的兵总是同年兵中第一批独立值更,总能在最短时间内随艇出海。
服役20多年,肖海生获得过不少荣誉,但他说,自己最高兴的事,还是让每一个AIP兵都能成为专业大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