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长空,斗转星移。1980年3月,邓小平在中央军委常委扩大会议上提出,要进一步解决好部队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总是停留在练射击、刺杀、投手榴弹的水平上”,强调要学习现代化战争知识、提高指挥现代化战争的能力。从烽火战场到火热演训场,一批批关注中国军队的国际人士默默见证着中国军队实战化训练的进程。当声势浩大的500人方队刺杀操成为历史,硬气功表演变为城市居民区反恐演练,单一的步枪射击升格成自动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火箭筒等多种武器合成射击……从我军对外开放部队身上,中国军队的“样子”越来越聚焦实战,全军官兵越来越有打仗的“样子”。这,也是中国军队40年发展之路带给世界的“样子”。
2017年11月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举行欢迎仪式,欢迎美利坚合众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 新华社记者李涛 摄
2017年11月,庄严肃穆的天安门广场,三军列阵,枪刺如林。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陪同下,美国总统特朗普检阅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在随后举行的两国元首会谈中,特朗普总统特别称赞了三军仪仗队——“今天上午仪仗队非常精彩,全世界都看了,我已经接到世界各地的朋友的电话,他们都看了,真的是很美,再一次非常感谢您的热情欢迎。”此后,特朗普还特意发了一条推特,用“memorable”(值得纪念的)和“impressive”(令人钦佩的)为三军仪仗队点赞,再度引发世界热议。
光荣与梦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反复激荡碰撞,奏响一曲曲时代壮歌。
尼克松访华。(资料图)
1972年2月,美国第37届总统尼克松访华,走出机舱就被眼前的一幕深深震撼了——在北京首都机场空旷的停机坪上,一列长达100多米的三军仪仗方阵,成4个排面依次展开。寒风凛冽中,每个人都如笔直的青松,傲然挺立。
震撼,并非是空穴来风。数年后,这位在二战期间加入过美国海军、获得过2枚“海军战斗之星”勋章的美国前总统,在回忆录中写道,“这是一支非常冷酷的队伍,他们个个脸上显露出的肃杀之气让人印象深刻,在他们身边走过,就好像身边是一座山一样让人喘不过气来。”因此,他毫不讳言:“中国仪仗队是我看到的最出色的一支。”
40年前,尼克松用自己的传记向全世界隆重推介了他眼中的中国军队。若干年后,互联网上曾一度盛传,那次参加迎外任务的官兵来自北京卫戍部队和“万岁军”38军,个个都是军中骄子,全部都曾直接参加过与外敌作战,绝大部分都击毙过敌人!
事实证明,真正让这位美国总统为之震撼的,不仅是中国仪仗队的魅力,更是中国军队的魅力。这种魅力,不是来自个体、也不是局部现象,而是源于基因的传承、使命的担当。它穿越历史长河,经久不息,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