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一心,齐筑美丽“家园”
“祖宗怎么交给咱们的,咱们也要怎么交给子孙。”西沙金银岛某守备队教导员鄢砚军朴实的话语,道出守岛官兵世代保护西沙生态环境的决心。近年来,西沙军民携手共进,不断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建设新篇章。
“现在大家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但还是存在规划不一,军地分离的问题。”西沙某水警区保障部副部长曾宪平告诉笔者,为加强与驻地政府机构的沟通协调,他们在上级统一部署下,成立了南海岛礁生态环保工作领导小组。
笔者了解到,该领导小组成立后,先后针对垃圾污水处理、病虫危害、医疗防疫、海洋生物保护等十余类问题,开展专项工作,逐步巩固了岛礁自然生态环境,完善了岛礁环保机制。
在永兴岛三沙环保中心垃圾处理场,几名环卫工人将垃圾通过传输带传输到焚烧炉。“燃烧产生的废气都要经过过滤处理,不会给生态环境增加过多负担。”西沙环卫工人符光明说,三沙环保中心设施先进齐全,除垃圾处理厂外,还有海水淡化厂、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等。
早在2014年,该水警区就依托三沙市污水及垃圾处理中心,设置垃圾分类回收站,极大改善了岛屿生活环境。此外,该水警区抓住科研专家上岛机会,请专家对岛内多处水质进行检测,并对西沙海域的水资源保护提出建设性意见。
这两年,该水警区建立了军警民联合巡逻机制。今年5月中旬,西沙海域首次军警民联合巡逻从永兴岛启航,共发现并查证各类渔船40余艘,驱离外籍渔船10余艘,有效打击各类违规违法行为和外国渔船侵权侵渔行为。下一步,联合巡逻将常态化,通过加强陆上及海上监察执法,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及违法作业的行为。这种依托军内外资源,联防联治打造生态保护圈的措施,为西沙生态系统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撑。
“你是我眼中最深的蔚蓝,望一眼就穿越千年的浩瀚……我的南海,是我的家园,美丽的富饶的天堂画卷,岛屿静如睡莲,无边海连着天……”在这片辽阔海域,一代代西沙人秉承“把岛礁当家建,把守岛当事业干”的豪迈誓言,如一座座蓝色丰碑,日夜守护着这迷人的“海上花园”。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
■张懋瑄
“生态环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在今年召开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习主席深刻阐释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改善民生福祉、推进现代化建设、实现永续发展的深远意义。
人因自然而生,人不能脱离自然而存在,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构成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
生态文明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金句更是深入人心。
2018年4月,习主席在海南考察时再次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这一片海上绿洲和这一汪湛蓝海水。
西沙群岛作为南海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岛礁及其附近海域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独特,因而环境保护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但由于岛礁生态系统本身比较脆弱,加之西沙远离大陆,缺乏有效监测,导致一些人对该海域生态环境现状、发展趋势与潜在风险认知不清。此外,过度捕捞生物资源现象也长期存在,海上溢油等船舶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一些珍稀生物资源数量急剧下降,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美丽中国,你我共享,你我共建。
习主席在视察部队时多次指出,要支持和参加地方生态文明建设。加大力度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是军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部署的内在要求。生态环境保护没有局外人,人人都是主人翁。因而,广大官兵要切实增强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不仅要深入开展绿色营区、生态营区创建活动,不断改善营区环境质量,更要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和优势,积极支援地方植树造林,让祖国大地不断绿起来美起来,为生态环境保护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站立处,即吾乡。
西沙是璀璨的南海“明珠”。新时代守岛官兵要始终坚持“绿色工程、生态岛礁”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坚持建设和保护并重,不仅要把这片“祖宗海”守好,更要把西沙建设好。这不仅是责任,也是对全人类的贡献。
小百科
西沙群岛上栖息着鸟类40多种,常见的有鲣鸟、乌燕鸥、黑枕燕鸥、大凤头燕鸥等。海鸟终日盘旋飞翔,千鸣万啭,自成奇观,素称“鸟的天堂”。红脚鲣鸟在世界上第二大的繁殖种群就分布在西沙群岛的第二大岛东岛上。此外,西沙群岛有珊瑚鱼类和大洋性鱼类400余种,海洋生物主要有海龟、海参、珍珠、贝类、鲍鱼、渔藻等几十种。
照片由西沙某水警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