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也要办大教育”
——四川广元农村小规模学校走出发展新路子
时值暑期,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范家小学的老师们却没有闲着,他们回到校园干起了“体力活”——用自制的预制板铺设新学期孩子们即将用作自然观察课的花圃。
校长张平原带着记者走进学校,操场宽阔,食堂整洁,四层教学楼布局合理、分区明确……如果不经人介绍,很难相信这是一所仅有85名学生和12名教师、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的典型农村小规模学校。
“这是我们的‘集成教室’,有多媒体区、沙发休息区、阅读写字区、讲授解惑区……”张平原自豪地介绍起来。记者看到,这个二年级的教室不大,功能却很多,电脑、电子琴、图书架应有尽有,粉红色的墙壁让人感觉十分温馨,几张梯形的木桌像七巧板一样拼作不规则的形状,没有传统讲台、课桌,围坐的方式让师生交流更为方便。
范家小学正是广元市探索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的缩影。这个位于秦巴山连片贫困区域的地级市,农村中小学校占全市的85%,其中学生人数不足100名的小规模学校有295所。为了“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近年来广元市通过创新保障机制、创设校际联盟、创建“小而优”品牌等多种措施,提高基层教学质量,补齐乡村教育短板。
广元市教育局副局长黄廷全介绍,该市于2016年出台《加强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与管理的意见》,第一条即明确改变过去按人头拨付公用经费的办法,加大投入保障,无论人数多少均按每所学校每年20万元的标准保底拨付公用经费,并为所有农村小规模学校配备“智慧课堂”“信息化课堂”等设施设备。同时,通过保障每名乡村教师每月400元至600元不等的生活补助、提高高级职称比例、为每所农村学校设置骨干教师、对职称实施倾斜政策等方式,“让乡村教师获得更多自我认同感,提高工作积极性”。
走进利州区宝轮第三小学,操场地面上几十个不同体例的“美”字首先映入眼帘,教学楼走廊里老师、学生的书法作品让人目不暇接,课外活动室中长长的桌上整齐地摆放着笔墨纸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