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誉与利益
前些年,随着媒体的宣传,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名气在全市、全省以及全国逐渐扩大。而在开山岛,我每次见到他们,总是那样平实、淡定、善良和执着。
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后,他们从北京领奖回来,依然将证书、奖杯锁进柜子。王继才说,锁住这些荣誉就是锁住名利、欲望和浮躁,也把自己的心锁在了开山岛。
“我也出过洋相。”王继才坦言,在岛上待久了,当鲜花、掌声涌来时,他把持不住了。一次从省军区做报告回来,王继才和乡亲们大谈自己的光辉经历……王仕花当众狠狠掐了他一把,才让他清醒过来。
经历多了,王继才学会了平静看待荣誉,不管哨所和他本人头上的光环如何变化,岛就是他,他就是岛。
几次采访,王继才一次比一次有名气,但谈话间仍让我感觉到如自家大哥般亲切。
有一次,他在省军区做完报告,临上车时给我打了个电话:“丁老弟,我在南京汽车站准备回连云港了,跟你说一声!”“一起吃个饭吧,好久没见了!”我邀请他。他说:“都拿工资,省着点花,到燕尾港来喝,便宜多了!”
这几年,也有一些企业和单位到开山岛开展教育,提出捐钱给他们,王继才都是分文不收,他说只拿属于自己的那份工资和补助,能够维持生活就行。
前年国庆节,我准备组织女儿班里的同学到灌云县一所学校助学,计划再带孩子们到岛上接受国防教育。王继才在电话里说:“丁老弟,一晃一年没来了,还真想你啊!”后来他又问过一次上岛的事:“丁老弟,我给孩子们准备了好吃的,放心,花的自己的钱。”终因下雨等原因,未能如愿上岛,这也成了我永远的遗憾。
辛苦与幸福
我第一次上岛是在冬天,岛上比陆地要冷10℃以上。吃饭时,菜一会儿就要热一次;采访时,得烧着木头取暖;睡觉时,盖上好几床被子还觉得冷。
以岛为家的生活,堆积的是长期的孤寂与艰辛,难以想象这么多年两个人是怎么熬过来的。
王继才说:“过去喝的是苦酒,寂寞了、烦恼了就喝两杯,几根葱、一盘花生,把自己喝醉了就什么都不想了。那时,真苦。”
“现在不一样,生活条件好了不说,开山岛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解决好多生活难题,每顿饭还能炒两个菜,喝的是享受、是幸福。”王继才幸福地说,他还受到习主席的亲切接见,坐在习主席身边吃过饭。想到这些,他觉得什么苦都值得。
我每次上岛,都能见证生活条件的转变:生活工作的房间修葺一新,凹凸不平的水泥地铺上地板砖,墙壁重新粉刷;安装了太阳能发电系统,不仅可以看电视,还有专门的淋浴间;厨房用上了煤气罐、消毒柜和纯净水……
其实,常年守在那个远离陆地的小岛,即使有再好的生活条件,陪伴夫妇俩的依然是孤独。但王继才很知足。
记得第二次采访时,他拿出一包20多块钱的南京牌香烟:“丁老弟,抽一支,要是平时我都舍不得拿出来。”说完哈哈一笑。王继才珍藏的这两条烟,是政府的慰问品,来了客人,他才拿出来分几支。
其实,王继才以前不喝酒、也不抽烟。
王继才第一次上岛是1986年7月14日,人武部领导把他送上岛,留下6条玫瑰牌香烟和30瓶云山牌白酒。王继才夜里害怕,喝一口酒,抽两口烟,慢慢地,酒量大了,烟瘾也大了。
我再次上岛时,给他买了两条玉溪牌香烟,王继才说:“丁老弟,这太浪费,抽不了那么好的烟,三五块一包就行。”
王继才说,从苦到甜,变的是条件,不变的是责任。
他一直就是那个王继才。
可是,开山岛再也听不到他爽朗的笑声。
几次上岛采访,我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支撑他们守岛至今?
第五次采访,我见到了一身戎装的王志国,那一刻我豁然开朗。
夫妇俩曾告诉我,给儿子取名志国,就是“立志报国”之意。儿子成为一名军官,替他们实现了愿望。
无论哪一次采访,我都看到,王继才、王仕花夫妇升旗、巡岛、观天象、护航标、写日志……这些事重复做了32年,他们依然坚守初心:
一朝上岛,一生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