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赛场争冠到战场制胜
——“国际军事比赛—2018”观察与思考之二
像打仗一样比赛,才能将赛场延伸至战场。
从训练学会打仗,从赛场走向战场。国际军事比赛是一个检验场,更是一块磨刀石。
7月30日,“苏沃洛夫突击”步战车组单车赛,打响了整个比赛第一枪。来自中国、白俄罗斯、伊朗、哈萨克斯坦4个国家参赛队展开首轮激烈角逐。
在4.3千米长度的闭合赛道上,参赛车组驾驶步战车,通过机动越障路段和涉水场、车辙桥、崖壁等11组障碍,并在两个射击阵位对多个目标进行实弹射击。
赛场设有炸点,不时响起的爆炸声,使现场观众仿佛置身于真正的战场,对参赛队员的心理和技能水平,是一种严峻的考验。
赛后,取得当日最好成绩的中国参赛队第二车组车长、下士李建安感慨万千:“比赛就像打仗一样,我们车组成员既要分工明确、密切协同,又要在弹药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分别使用火炮、并列机枪,对9个常显、隐显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实战味很浓。”
“苏沃洛夫突击”项目裁判长徐有泽介绍,这是一项高度浓缩战场复杂环境和典型战术动作的军事比赛项目,考验的是陆军主战装备的综合作战性能和载员的技战术水平。
同样的场景也出现在“晴空”和“安全路线”比赛中。
承办赛事的库尔勒某训练基地,地处大漠戈壁腹地,在2880平方公里的场区内,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能为战术训练提供多维逼真的战场环境。
“晴空”防空导弹兵技能赛阶段,中国参赛队比赛时地面温度达到50摄氏度以上。“温度升高使周围热源目标急剧增多,对雷达搜索判定目标干扰极大。”参赛队员王凯说,“库尔勒基地周边的高山、戈壁的高温和强劲的风沙就是天然的复杂电磁环境和气象环境,这种近似实战的条件,是对参赛队员全方位的摔打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