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土梁林场里郁郁葱葱的沙棘林。李佳霖摄
走向世界 守望沙漠
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开出了中国战胜“地球癌症”的良方。如今,库布其沙漠治理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模式,已在全球许多荒漠化严重地区推广
2017年7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库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实践。2017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防治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我们要弘扬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共同推进全球荒漠生态系统治理,让荒漠造福人类。
目前,全球沙漠面积占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头号杀手”。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地荒漠化与贫困相伴相生,互为因果。我国近35%的贫困县、近30%的贫困人口分布在西北沙区。因此,库布其沙漠治理的显著成效意义尤其重大。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埃里克·索尔海姆说,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是非常好的案例,可以为世界提供更多治沙经验。
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开出了中国战胜“地球癌症”的良方。党的十八大以来,库布其模式加速走进了南疆沙漠、青藏高原、西部各大沙区,也走进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敖特更花是杭锦旗独贵塔垃镇道图嘎查牧民新村的民工联队队长,也是首位蒙古族女民工联队队长。1998年,她就投入到治沙防沙的建设当中,因此被人们称为“沙漠玫瑰”。她已带领着自己的团队于2014年春天前往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在亿利集团的统筹下,在阿克苏种了900亩红柳、600亩沙柳,还有240亩甘草。
“我7月26日就去西藏的山南了。”敖特更花告诉记者,现在那里已经有了600亩育苗基地,大面积种植沙枣、柠条、杨柴等沙生植物。“沙漠玫瑰”不仅传扬了绿的希望,更让跟着她干的每一个人也都富了起来,去西藏山南种树45天,每人可挣16200元,而且伙食费基本全免。因此,她的队伍不仅稳定,而且越来越壮大。沙漠中的播绿人越来越多,而“沙漠玫瑰”之所以绽放得更艳丽,与利益共享的市场机制分不开。
“今后最大的梦想和使命就是为人类治沙,用库布其的模式为人类治沙。”治沙30年的王文彪说出了许多鄂尔多斯企业家的心声。
如今,库布其沙漠治理形成的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模式,已经成功走入沙特、蒙古国等国家和地区。沿着“一带一路”,继续在中东、中亚、东南亚等地落地生根,与全世界荒漠化地区分享成功经验和模式,不仅有助于这些国家生态修复和改善民生、消除贫困,而且有助于减少国家冲突和地区纷争,为推进人类可持续发展贡献了“中国力量”和“中国智慧”。
鄂尔多斯运用产业化的理念治沙,走出了一条新型生态建设和产业化发展之路,创造了沙漠地区的“绿色发展样本”。库布其治沙模式的产业造血能力是对绿水青山最好的守护,治沙不再仅仅是公益事业,用产业化的方式反哺沙地治理,实现生态富民,形成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格局,也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山水林田湖草沙和谐发展的境界。
在恩格贝沙漠科学馆,馆长王强充满感情地对记者说:“我们面对沙漠,不再是简单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而是敢于挑战自我,寻找人与自然另一种形式的对话,与荒漠和谐相处。”
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达成《鄂尔多斯宣言》。库布其沙漠的“沙漠绿色经济”模式作为中国防沙治沙的成功实践被写入190多个国家代表共同起草的《鄂尔多斯宣言》,代表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理念获得全球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