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布其沙漠治理模式”系列报道之一
生态库布其:全球荒漠化治理的“中国方案”
■库布其的实践,治理面积达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3200多平方公里,三分之一的沙漠得到治理;
■库布其的实践,形成了“党委政府政策性主导、企业产业化投资、农牧民市场化参与、科技持续化创新”四轮驱动的沙漠治理模式;
■库布其的实践,为实现全球土地退化零增长目标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全球生态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
“三棵杨树样样高,子孙后代样样好。”86岁的赵凤英老人指着墙上的全家福,忽然对着记者唱起歌来。从她这一辈儿开始算起,家里已是子孙三代治沙人。
赵凤英老人从小就生活在内蒙古杭锦旗,库布其沙漠横亘东西,全旗超过50%的面积被沙漠覆盖。40年,老人看着一簇簇顽强的绿色,从道路两边沿着绵延起伏的黄色沙丘,向沙漠腹地一寸寸延伸。对比1988年和2016年库布其沙漠的卫星遥感图,苍茫的黄褐色几乎全部改写为鲜明的绿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和国家一系列有效措施的推动下,我国实现了由“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荒漠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1.04万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的年均缩减2424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沙化土地面积由上世纪末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目前年均缩减1980平方公里——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连续三个监测期保持“双减少”。
库布其是涓滴入河的一颗明珠。这片中国第七大沙漠,总面积1.86万平方公里,直跨鄂尔多斯市杭锦、达拉特、准格尔三旗,也是距离北京最近的沙漠,直线只有800公里。治理前,是京津冀地区三大风沙源之一。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大沙区干部群众在政策指引下,在当地企业带领下,开始自发地进行荒漠化治理实践。随着党和国家不断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加速走出了一条从“治沙”到“减贫”再到“创造生态财富”的道路。
2017年7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第六届库布其国际沙漠论坛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历来高度重视荒漠化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为国际社会治理生态环境提供了中国经验,库布其治沙就是其中的成功实践。
吹绿东风又一年,2018年7月25日至7月31日,“库布其沙漠治理经验”中央媒体采访团走进这片生命的重生之地,行记40年绿之变迁。
■造绿:从寸草不生到沙漠绿洲
迎接采访团的是一场大雨。是的,雨,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有些路段被水淹没,造成一定的通行困难,但对沙区人民来讲又是何等金贵。
“小时候记事起,村里村外全是沙,房前屋后都有沙丘,沙丘经常拱上房顶,晚上睡觉还得顶门,不顶门沙就涌进家里来了。”今年80岁的高林树老人,一直生活在沙漠北缘的达拉特旗中和西镇官井村。他的名字,寄予着祖祖辈辈人的祝福和希望。
这个愿望变为现实,高林树亲眼看到了。眼前的库布其,水源涵养、植被绿化、生物重归、风化雨润,不再是孕育沙尘暴的死亡之海。治理面积已达到6000多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3200多平方公里,相当于1个上海市。
“如果没有亲眼看到,你很难想象,在沙漠腹地可以听见蛙鸣、看见彩虹。”1964年出生的亿利集团沙漠生态事业部工程技术总工程师张吉树是这片沙漠中的第二代治沙人。从内蒙古林学院沙漠治理专业毕业后,先后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级、自治区级和市级科研项目。库布其生态环境在他们这一代人手中发生了根本改变———
七星湖,原是散布在沙漠腹地的零星水源,40年间湿地面积不断扩大,成片的芦苇、芨芨草伴随着每日的阳光苏醒,几丛杨树、沙枣树披上了金辉,远处金色的沙丘渐渐隐藏在绿荫之中。沙漠不仅成为著名的观星胜地,也成为情侣宣示爱意的度假之所。
那日沙,汉语意思是“太阳最先照到的沙丘”,形容此地沙丘之高大。有记载的峰值是1988年,沙高17米。风吹树挡沙降,凡是树活了的地方,高高的沙丘不见了。植被固定住沙丘无法移动,风一吹,沙丘的沙子落入低处,填平低坑,沙漠变平了。现有沙桩标志记录峰值约为9米。
呼和木独,杭锦旗所辖最西端的乡镇,2016年获批的“引凌治沙”项目引来滚滚5000多万立方米黄河凌汛水,在36平方公里干涸的沙漠上形成11平方公里水面,仿佛丝路古道一夜遍涌月牙泉,将“水害”变“水利”,变黄沙为“金泉”。
“(20世纪)60年代,滥砍滥牧大开荒;70年代,沙进人退无躲藏;80年代,人沙对峙互不让;90年代,人进沙退变模样。21世纪初,产业链上做文章,人沙双赢奔小康。”记者听到一首新民谣,合着历史政策沿革的拍子,轻诉着阴山脚下的时代变迁。
“变化最快的还是这几年。”无论受访牧民、科技人员,还是企业代表、公务人员,都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党的十八大后,鄂尔多斯密集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措施,在发展沙产业、生态移民、禁牧休牧、生态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给予企业和牧民直接支持,促进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向生态领域聚集。
40年,库布其治理区内年均降雨量由不足70毫米增长到300毫米以上,部分区块地表出现了腐殖质层。沙尘天气次数减少95%,生物种类由十几种增至100多种。2017年9月,《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第十三次缔约方大会在鄂尔多斯举办,联合国发布《中国库布其生态财富评估报告》对库布其做出历史性评价:沙漠共计修复绿化沙漠969万亩,固碳1540万吨,涵养水源243.76亿立方米,释放氧气1830万吨,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价值3.49亿元,创造生态财富50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80%是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