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起“争做装甲精兵”的招牌,备战打赢是这支部队不懈的追求
“妈,您瞧,我得了标兵奖章!”
半月前,三连列兵符鑫兑现了对家人的承诺,在连队体技能考评中全部课目达优,从“瘸腿兵”成长为“全能手”,连队主官为他佩戴上第19枚“争做红军传人”标兵奖章。
“别小看这枚不起眼的奖章,承载的荣耀和分量可大着呢,个个都是限量版!”指导员苏一洲在主题教育方面费了一番大功夫。他时常对官兵们说,作为一支有着光荣传统部队的兵,就要时时处处奔着第一去,无论是军事训练、政治教育,还是文体娱乐,哪一项都不能落后。
他也的确是身先士卒这么去做的。同为主题教育辅导授课教员,他把此次红色寻根之旅搜集整理的所有文字材料和视频音频仔细研读,针对官兵反映出的“老讲那么几个故事,都能倒背如流了”“能穿插些不为人知的战斗事迹该多好”“难道咱们团史就那么一点点么”等问题,细分为“艰苦奋斗教育”“意志品质教育”“红色家风教育”几个部分,每堂课都人气爆棚。制作颁发“争做红军传人”标兵奖章这个创意,就是他从部队当年参加战斗时挑选突击队员并佩戴胸章的做法里获得灵感,以此来激励官兵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将强军重任挑在肩头。
“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承载着团队几十年来的光荣传统,极大丰富了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团政治处主任曹伟伟摊开几页计划表,条条框框罗列着主题教育辅导授课提纲,尤为特别的是,每堂课讲哪段战斗事迹、涉及哪些战斗英雄、孕育哪些战斗精神都很是详尽,而且“从什么角度切入、如何结合历史谈当下”也都列入其中,用他的话讲“这是政治教育的一场‘及时雨’,激荡起官兵练兵备战的热情”。
老一辈的光荣传统激发新一代的强军热情。上等兵何超祖籍沈阳,入伍以来工作表现、军事素养一直不温不火,当他聆听了东北坦克大队参加解放东北的战斗历程,而自己老家是战斗遗址之一,村里的孙国庆等几位老爷爷又是战斗英雄,被战友们几句玩笑话羞红了脸,“小超,就你这看家本领,上了战场能顶得住不?”
“不能给家乡人民丢脸!”小何深受触动,憋足了劲穷追猛赶,两次军事考核成绩连续提升7个百分点,被列入预提士官名单。
不仅如此,他们依托这些珍贵史料,进一步完善团史馆陈列的历史沿革、遗物珍藏、战斗事迹、整编移防、地方建设等10余处展柜,补充增添英雄故事30余篇,利用多媒体系统滚动播放战斗视频音频,并制作红色家谱图,导入每个连队电子显示屏中,方便官兵随时随地观看了解。
“能有如此这般的辐射效果,我们仨就不虚此行了!”在团史馆,笔者见到了正在忙碌剪辑授课短片的四级军士长王浩。顾不上多说,王浩又投入到团史馆下一阶段展览筹备工作当中。
“忠诚、奉献、大公无私,吃苦、争先、听从召唤。”这是李国志老人口中的“装甲兵精神”,进疆42年,这个团一步步转型为新型装甲部队,秉持着老一辈的革命精神与理想信念,频频在军区、跨军兵种联合演训中拔得头筹,成为能征善战的一支尖刀部队;帮扶驻地群众300余户脱贫,把“军民融合”“精准扶贫”作为团队大项工作抓建,深得民众拥护;支援新疆通信光缆建设上千人次,累计施工上万公里……
(文中照片由作者提供,题图合成:刘 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