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创伤救治一直是军事医学的重要课题。”付小兵拿出自己刚刚出版的英文专著《创伤和外科进展》介绍说,军事医学重大研究计划必须始终聚焦战场、服务打赢。战创伤救治研究是付小兵一直为之奋斗的事业。选定这个研究方向,源于他的战场经历。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心系战场 初心不改
———记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付小兵
■解放军报记者 赖瑜鸿 通讯员 郭 晶 李 训
前不久,全军“十三五”军事医学重大研究计划开题论证,作为全军战创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军“十三五”战创伤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付小兵,与国内同行们讨论确定了战创伤救治研究的具体方向和目标任务。
“战创伤救治一直是军事医学的重要课题。”付小兵拿出自己刚刚出版的英文专著《创伤和外科进展》介绍说,军事医学重大研究计划必须始终聚焦战场、服务打赢。
战创伤救治研究是付小兵一直为之奋斗的事业。选定这个研究方向,源于他的战场经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刚刚毕业参加工作的付小兵,曾先后4次奔赴云南、广西前线,实地参与战场救治和调查官兵伤情。由于当时医疗条件落后,治疗火器伤的药物又少,官兵受伤后,创面难以愈合,忍受着巨大的疼痛,这对付小兵触动极大。“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决定了要研制治疗战创伤的药物,服务我们的战士。这是我投身战创伤救治的初心。”
付小兵系统研究了现代火器伤对局部组织损伤的规律与特征,进一步完善了战创伤清创理论。1991年,在著名创伤外科专家盛志勇院士的鼓励下,付小兵编著出版了国际上第一部有关生长因子与创伤修复的专著,获得高度关注。
此后,付小兵在实验中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创伤愈合过程中的一些老的细胞,居然转变成了干细胞——通俗地说,就是老细胞“变年轻了”。根据这一重要发现,付小兵率先在国际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报告了这一重要生物学现象。
2007年,利用这一原创性成果,付小兵团队为一名严重烧伤的战士成功进行了国际上第一例汗腺再生移植手术。10年后,他们回访时发现,这名战士当年移植再生汗腺后的皮肤仍然可以顺利排汗。目前,付小兵率领的团队已完成几十例有对照的临床试验以及部分病例10年以上的随访。这一系列研究成果突破了国际上汗腺再生的难题,为将来解决严重创烧伤病人后期不能出汗的难题提供了重要基础。
付小兵和团队有关汗腺再生的原创性成果,被国外权威专家视为“里程碑式的研究”。2008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召开的第三届国际创伤愈合大会上,付小兵被国际创伤愈合联盟授予“国际创伤愈合研究终身成就奖”。
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之一,付小兵组织实施了我国第一个用于创伤修复基因工程国家一类新药的大规模临床研究。“急性创面的愈合时间较常规治疗缩短2-4天”“慢性创面的愈合率由60%提高到94%”……这些令人惊叹的数据,见证了付小兵团队攻克医学难题的决心和孜孜不倦的追求。凭借这一系列研究成果,付小兵及其创新团队荣获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心系战场,初心不改。在取得众多的荣誉之后,付小兵带领团队将科研攻坚的目标瞄准在难愈合创面中还未攻克的“6%”……
“科研攻关就像攀登珠峰,眼看距离登顶只有几百米,虽然每一步都变得非常困难,但是我们有决心也有信心去攻克这些困难。”付小兵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