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岛军分区3名在编现役干部带头转改文职人员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鲍明建 周明磊 李峰责任编辑:任爽
2018-05-23 02:03

葫芦岛军分区是辽宁省军区第一个完成首批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计划的单位。听说在上报的8名拟转改对象中有3名在编现役干部,5月中旬,记者专程前往该军分区一探究竟。请关注今天出版的《解放军报》的报道——

葫芦岛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曹奎(左二)给部分拟转改对象宣讲转改政策。 周明磊摄

转改,续圆此生军旅梦

——葫芦岛军分区3名在编现役干部带头转改文职人员

■周明磊 李 峰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鲍明建

葫芦岛军分区是辽宁省军区第一个完成首批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计划的单位。听说在上报的8名拟转改对象中有3名在编现役干部,5月中旬,记者专程前往该军分区一探究竟。

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曹奎介绍说,此轮军队改革中,军分区现役编制大幅缩减。超编干部面临着退役转改文职人员的选择,而在编现役干部主动申请转改文职人员,这种现象确实有点出人意料。

这一局面是如何产生的呢?曹奎接着说:“这其中的确有一个从认知到认同的过程。转改工作启动之初,一些干部对政策情况不了解,难以下定决心。讲清了政策,算明白了事业平台账、经济待遇账、家庭幸福账,大家消除了思想顾虑后,转改的积极性很快就提高了。”

据了解,该军分区政委齐为跃在转改工作动员部署大会上,紧紧围绕副团职以下干部退役后面临“转改文职、转业安置、自主择业”3条职业发展路径,对比政策条分缕析,讲清转改政策优势,指明发展前景,让干部在比较中理性选择。

政策解读清楚后,不少现役干部虽有些动心,但还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齐为跃趁热打铁,召集副团职以下干部家属搞座谈,当面解读政策,听取意见建议,还邀请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领导解疑释惑。通过把系列政策措施解读好,把制度比较优势讲到位,紧紧扭住政策宣讲和教育引导这个关键,一些先前犹豫彷徨的干部纷纷递交转改申请书。

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副团职参谋王英敏申请转改文职人员,这让很多人感到吃惊。因为王英敏是全分区最年轻的在编副团职领导干部,深受军分区首长器重,再好好干两三年,提拔到正团职岗位的可能性很大。

“算长远账,转改文职人员工资收入不降,副处级文职人员不比服役提正团退役后挣得少。继续服现役即使提到正团,干到50岁基本就得退休,如此我只能在部队再干10年;转改文职人员后,如果按60岁退休,我还能在部队再干20年。”稍作停顿,王英敏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最终让我下定决心转改文职人员,不仅是党委政策解读走心,帮我们算好个人经济待遇账,而且通过教育引导,让我们懂得感恩组织,珍爱职业荣誉。”

在部队大院里长大的王英敏,从小立志从军,想在部队干一辈子。军分区作训参谋这个岗位成就了他,让他从一名不懂参谋业务的门外汉,成长为一名优秀机关参谋,先后荣立三等功2次,获得各级各类荣誉证书25本,仅军级以上荣誉就有12项。回望自己从排职军官成长为副团职领导干部的16年职业坚守,他更加坚定了转改文职人员的决心。

一石激起千层浪。王英敏的选择,让一些先前对转改犹豫彷徨的干部也动了心。王英敏主动当起了转改政策宣讲员,他告诉大家,现在部队对业务骨干求贤若渴,转改留下的,将来都是“香饽饽”。现役干部转改文职人员,职务越低越合适,年龄越小越合适,因为工作时间长、进步空间大;家属没工作的最合适,因为转改文职后随军政策、随军未就业政策不变,这就意味着“一人上岗、两口子受益”。

在编副营职干部徐国庆,在王英敏的影响带动下递交转改申请书。他告诉记者,真正让他下定转改决心的,是军分区政委齐为跃在政策解读时提出的“变与不变”论。其中讲到,部队编制体制变了,思想观念必须跟着转变,要看到变中有机遇。改革后,军分区编制员额总体增加,文职人员占比过半,有20多个正科级文职岗位空缺。徐国庆任现职已经4年多,转改文职提升正科职水到渠成。转改文职后,除了工资收入、住房保障、社会保险等不变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实现自己在部队干一辈子的人生梦想。经过综合考虑,徐国庆说:“对自己而言,选择转改文职人员,不失为明智之举。”

看到在编副团职、副营职干部都主动转改文职,先前还在犹豫的在编正连职干部孙瑞强坐不住了,主动递交了转改申请书。他告诉记者,他正连职已经任职4年,随着现役编制数量减少,提升职务更加困难。相对现役岗位,转改文职后,工资收入不降,还可以马上提升副科级。况且,他在军分区工作多年,业务熟、环境熟、同事熟,工作起来比较舒心,不存在低人一等、短人一寸的问题。相反,转身是为了更好地出发。

就这样,在3名在编现役干部的带动下,该军分区机关紧缺的财务干部杨坡、守了14年民兵武器装备仓库的干部赵宏光等5名骨干人才,也相继递交了转改申请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