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69个小时救治伤员,哪里最危险,他就奔向哪里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房田 王丙贤 方帅责任编辑:杨帆
2018-05-22 00:29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白求恩纪念馆,300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100余件珍藏的历史实物,犹如时光流转的见证,瞬间将记者的思绪带回到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请关注今日《中国国防报》的报道——

舍己为人,铸就国际主义精神丰碑

■房 田 王丙贤 中国国防报记者 方 帅

庄重朴素的花岗岩条石台阶,云脊碧瓦的迎门牌坊,与四围绵延起伏的苍松翠柏浑然一体,交相辉映。

初夏时节,记者走进河北省保定市唐县白求恩纪念馆,300多幅珍贵的历史图片、100余件珍藏的历史实物,犹如时光流转的见证,瞬间将记者的思绪带回到硝烟弥漫的抗日战争年代。

“苦难的中国人民急需援助!”1937年7月,正在北美为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斗争演讲募捐的白求恩听到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消息后,随即把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作为宣讲的主题,并毅然决定放弃家乡的优厚待遇,奔赴中国抗日战场。

在纪念馆内,记者看见了一幅白求恩在中国活动路线示意图,从陕西到山西,从山西到河北,从河北再到察哈尔,哪里战斗最激烈,哪里最需要他,他就奔向哪里。

在中国,白求恩提出并实践了这个口号:“医生们!到伤员那儿去!不要等着他们来找你们!”在晋察冀的一次战斗中,他曾连续奋战69个小时,为115名伤员动了手术。

抚今追昔,记者不由得思考,是什么让一位家境优厚的外国人远涉重洋,来到中国帮助中国人民抗战?是什么让他在残酷的战争中,丝毫不顾个人的安危,而把不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看作是对他最大的痛苦折磨?

此时此刻,记者的脑海里浮现出了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下的那句“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在白求恩使用过的手术器械展柜前,一群来自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的女兵轻声读着解说词。白求恩逝世后,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宣布将军区卫生学校易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也就是现在的石家庄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由264名该校女兵组成的白求恩医疗方队,作为地面受阅部队压轴亮相。

“白求恩在华仅仅一年多时间,却推动了中国军队野战医疗革命性的进步。”战地输血在中国军队野战外科史上第一次取得成功,源于白求恩主动伸出自己的胳膊,用不容置疑的口吻说:“抽我的!”因此他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根据地军民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换做是我们,能不能做到?”一名女兵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行源于心,力源于志。人一旦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就能迸发出昂扬向上的精神伟力!”毕业于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现服役于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的海军某部士官蒋天敏给出了肯定的回答。近年来,他搭乘着“和平方舟”号医院船,远赴重洋为各国人民送去了医疗援助。

“从战火纷飞的利比亚,到地震后一片狼藉的印度尼西亚,再到洪水肆虐的塞拉利昂……但凡我们到过的地方,白求恩便是一面旗帜,国际主义精神便薪火相传。”

这绝非历史的重复与巧合,而是人民军队在时代考题面前的接力“赶考”。跨越时空,仍然是同样的使命、同样的初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