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兵英烈故事:热血铸就钢铁大动脉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赵其红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8-05-20 04:00

1951年国庆节,杨连第回国参加国庆观礼后为少先队员作报告。资料照片

战斗英雄杨连第——

英名永留清川江大桥

1949年5月上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向大西北进军。为快速抢通铁路,适应解放大西北战争的需要,铁道兵团抽调部分兵力抢修陇海铁路。铁道兵团第1支队第1桥梁大队第3连职工杨连第,因在抢修陇海铁路中表现突出,荣立大功一次,光荣出席了1950年全国战斗英雄、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

1950年11月,杨连第随铁道兵团第1师跨过了鸭绿江。一年多的时间里,由于杨连第在铁路抢修中依然贡献突出,迅速成长为副班长、副排长、副连长。1951年2月4日,抢修南沸流江桥时,他在敌机的轰炸中,带领战士们从人均日挖土方1立方米提高到了2.5立方米,全连仅用7天就完成了10天的任务。针对夜间抢修速度慢的情况,杨连第又大胆提出利用敌机轰炸间隙白天抢修的方案,大大提高了工效。

5月11日,第1师抵达开城以北的汉浦,着手抢修龙津江便桥。在抢修材料奇缺的情况下,杨连第在敌机不断骚扰中,冒着生命危险,凭借一根炸后从桥墩上垂下的钢轨攀登上一个18米高的桥墩,从墩顶上取下40余根桥梁枕木,解决了抢修急需的用料。

7月,朝鲜境内遇到数十年未有的特大洪水。部队在洪水到来前加修的防洪便桥,无论基础、跨度、上下流落差都是按照渡过一般洪水设计的,难以经受特大洪峰的冲击。洪水泛滥期间,被冲毁的铁路桥梁94座次,其中中断通车的60座次。最严重的西清川江桥和东清川江桥分别中断通车达31天和35天。这次特大洪水对铁路的破坏为同期敌机破坏量的2.58倍;大量的铁路建筑物被冲毁,抢修材料被冲走,仅枕木就被冲走了2.2万多根。敌人断言这对中朝前线作战部队“将意味着巨劫”,中国人民志愿军“无法再度过一个冬季”。同时加大了对铁路的轰炸,妄图使铁路运输陷入瘫痪。

中共中央东北局向刚刚成立的中朝联合铁道运输司令部和抢修部队发出了“紧急动员起来,想出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战胜水灾,完成抢修任务,保证通车”的号召。部队昼夜突击,连续作业,投入到抗洪保桥斗争中。

东清川江桥是满浦线的关键部位。被敌机炸毁的3号墩离岸40余米,要架起桥墩,首先要搭起人行便桥。担负抢修任务的第1师桥梁团,由于水深流急,11次搭设均未成功。杨连第想出用钢轨搭设人行便桥的办法。即在岸边用十字架固定好钢轨一端,人沿伸向河心的钢轨爬到另一端用十字架固定好,再伸出第二根钢轨,这样,一段段延伸直达3号墩。又是杨连第率领1个排执行这个任务。就在便桥即将完成时,意外发生了。连续近20天没有好好休息的杨连第,在将要爬到钢轨顶端时,一个浪头打来,伸向水中的钢轨摇晃起来,杨连第手一滑,连人带钢轨掉入洪水中。战友们追出100多米把他拉上来时,不会水的杨连第已经昏迷,可手里还紧紧地搛着那把拧钢丝的钳子。死里逃生的杨连第,坚持和战友们一起战斗,连续奋战21天,终于建成了钢轨便桥。后来,杨连第又想出了用“汽油桶架设浮桥”的办法,加快了架设便桥的速度,为抢修作业创造了前提条件。修复桥墩后,杨连第带领战友们又创造了架设工字梁的双臂架桥机,保证了架桥工作的顺利进行。8月22日,全桥临时修复。至此,一度中断的满浦线又全线开通了。

10月,杨连第作为全国铁路劳动模范代表,回国参加了国庆观礼活动。作为全国劳模,他可以留在国内工作,但他依然坚持回到部队,回到前线。

1952年5月15日,杨连第在清川江大桥指挥架梁时,事先未曾发现的定时炸弹突然爆炸,弹片击中了他的头部,为铁路抢修作出了突出贡献的杨连第不幸牺牲。

为表彰杨连第在战争抢修时的重大功绩,中国人民志愿军1952年6月4日授予杨连第“一级英雄”称号,同时命名其生前所在的连队为“杨连第连”;朝鲜政府授予杨连第“共和国英雄”称号,并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