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英雄答的那声“到”,喊出了什么?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王雁翔 陈永庚 等责任编辑:杨帆
2018-05-16 04:12

思考现实——

“任何平凡的岗位,都能够干出英雄的精彩”

放眼全军,还有更多连队坚持把对英雄的纪念融入到点名答“到”这样的日常生活。一声声“到”的背后,还有无数先烈,甚至连名字都没能留下。

在3月19日这天,该旅道路二连排长胡桂停永远记住了“刘长春”这个名字。

这一天,是连队烈士刘长春牺牲50周年忌日。50年前,服役了8年、连续6年被评为“五好战士”、3次荣立三等功的刘长春即将光荣退伍。当他得知部队要赴某地参加排爆任务时,先后7次提出申请参加。然而,就在任务快要完成时,炸弹爆炸,刘长春牺牲。

由于任务保密,刘长春的事迹只能在任务部队内部宣传。就连他的妻子也是在多年之后,才知道丈夫牺牲后被葬在了千里之外的战场。

3月19日这天,已经年逾七旬的老人家来到了部队,看到丈夫曾经战斗过的连队,老人家老泪纵横。这段尘封的历史和名字震撼了胡桂停,就在不久前,他还因为职务晋升调整受到影响,“压起了床板”。

“回想那个年代,还有多少个‘刘长春’,默默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多年,到最后牺牲了都可能没留下名字。”胡桂停说,连队每个岗位都不可或缺,有时候确实要扪心问自己在这个岗位上有没有尽心尽力,像刘长春那样默默付出。“刘长春”这个名字让他明白,“任何平凡的岗位,都能够干出英雄的精彩。”

送刘长春遗孀老人离开时,胡桂停一个人到连史室里坐了坐。他默默读着展板上烈士刘长春生前写下的诗句:“胸怀朝阳上战场,洒尽鲜血心欢畅……”

走出连史室,胡桂停决定报名参加旅里组织的体能骨干集训,他想“再一次证明自己”。

告诉未来——

“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会做出同样选择”

“上了战场,你认为自己会在什么情况下牺牲?”

这是2017年底该旅新兵思想调查的一个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机动保障一营道路一连战士白玉林有些蒙。这位“00后”新兵从来没有认真想过:“战场上到底是什么样子?”

30多年前,该连时任副连长邹芳林也同样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打仗的命令传来时,仿佛那么突然。

“当时上战场前,每个人都要写遗书,大家每个人都很安静地写着,现场气氛很凝重。”退伍老兵陈旭板曾经是邹芳林的战友,他回忆说:“考虑到邹副连长的爱人刚生儿子,组织上让他留守。可邹副连长坚决要到一线去,还说‘我已经有后了,死了也没关系,还有好多战友没结婚,让他们留守吧。’”

在后来的一次爆破清障任务中,敌人炮火突然来袭。邹芳林为了指挥掩护战友撤退,自己牺牲在炮火中。

“没想到这一去就真的没回来了。”陈旭板抹了一把泪。如今,过去30多年了,他每年清明节都要回来看看老连队,看看连队的官兵。那天点名,当听到呼点“邹芳林”的名字时,他一个箭步走到队列里,敬一个军礼,响亮地喊了一声“到”。

这个场景不禁让白玉林想起了刚下连队的那次武装五公里训练,自己中途无数次想放弃的时候,副连长殷海波接过他的枪,告诉他:“不要放弃,现在放弃只是训练不及格,战场上放弃就可能丢掉性命!”

白玉林最终完成了训练。气喘吁吁间,他突然觉得自己不能再做那个需要别人帮忙背枪、拖集体后腿的人。“说不定哪天就真打仗了,那时候,我坚决不会让战友替我牺牲!”

“如果那一天真的来临,我会做出同样选择。像邹副连长那样,为别人牺牲,而不是让别人为自己牺牲。”白玉林说,考核结束的那天晚上,他答“到”的声音从来没有如此坚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