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树增:解放战争为什么能赢

来源:军报记者微信公众号责任编辑:杨帆
2018-04-09 10:02

解放战争爆发于1946年6月26日。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军政高官忙着进城“接收”财产,而此时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

随着抗战胜利,“接收”成为国民党政权所构建的官僚阶层重新掌权的核心内容。空前的资财侵占和侵吞由此开始——“接收成了抢夺战利品的一场混战,所有政府的不同机构都被赋予了没有中央监督的接收敌方财产的权力,他们的行为犹如对人民的侵略。”抗战期间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的魏德迈,于1946年7月受杜鲁门总统委托再次来到中国考察,为美国政府是否继续援助国民党政权提供决策依据。魏德迈离开中国前的演讲让国民党高官目瞪口呆:“……我发现不少政府官员将他们的兄弟子侄安置于政府,任职于国营或私营公司之中,利用职权不顾国家与人民的福利而谋取巨利……”魏德迈对国民党政府官员作出的评语是:“大多数人的品行是特别表现出贪婪、无能昭著,或者二者俱全。”

而共产党人及其所领导的军队,则是一群具有特殊信仰和品格的理想主义者。1946年3月,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访问延安,他的随行记者这样描述了共产党的政治中枢:“在延安,党的干部工作时间很长,吃得又很差,冬天还减为一日两餐,吃的主要是小米和青菜。他们在窑洞里,坐在木椅或木凳上,在小油灯的暗淡灯光下进行工作。然而看起来他们并不感到疲劳,甚至在敌人即将大举侵犯时也如此……他们已经检验了他们的全部理论并使之适用于原始的中国农村以及农民的日常生活,他们感到在人民家里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无忧无虑。在延安听到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人民’……中国人民如何,世界人民如何。‘到人民中去’‘向人民学习’,这些都是口号,但又包含着比口号更深的涵义,代表着一种极深的感情,一种最终的信念。”

对于一个社会来讲,公平永远是百姓衡量政权合理与否的基本尺度。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理想,正是近代以来中国的仁人志士所追求的,即创立民主、自由、公平的新中国。因此,共产党人提出的为“最大多数人谋利益”的政治诉求,得到了中国人数最多的社会阶层的认可和拥护。

对于苦难的中国来讲,最大多数的人是谁?

是占总人口三分之二以上的农民。

就在国民党的军政高官忙着进城“接收”财产的时候,共产党人提出的口号是“一切可能下乡的干部要统统到农村中去”。历史事实也证明,共产党人自东北地区开始的大规模土改对解放战争的胜利起到了决定作用。1947年,人民军队的攻击目标对准了山西运城,8纵和2纵在长达半年的时间里不断发起强攻打援,而运城周边的百姓负责运送粮食、转运伤员。当听说攻城部队需要木料时,家家户户都把门板卸下来送上战场。战后统计,百姓前后送来的门板竟有17万块!门板没有了,还叫家吗?但是,百姓心甘情愿!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