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买尔·依提老人(右)生前与儿子艾尼瓦尔在陵园一起工作。
理解
“巴郎,这些名字一个都不能忘啊!”父亲拉着艾尼瓦尔的手不停地说。那一刻,艾尼瓦尔终于懂得了父亲
陵园的生活单调枯燥。
“除了日常维护外,爸爸做得最多的就是种树。”艾尼瓦尔自豪地指着入目可及的所有绿色,“这些都是我们一家种的,现在差不多有20000棵。”
在荒芜的戈壁滩上,有时候头天种下的树苗,当天夜里就会被风沙吞噬。可想而知,如今的满园葱郁背后倾注了一家两代人多少心血。
“汉族同胞喜欢松柏,爸爸就在罗光燮、王忠殿烈士墓旁种下了松树柏树,买买提大叔喜欢桃树,爸爸就栽了两棵桃树。种的最多的还是白杨,长得快,好活。”
“种树最缺的就是水,那时候没有自来水,爸爸就用轱辘车和汽油桶自制水车,每天都去几公里外拉水。一趟接着一趟,我和妈妈有空就跟着他一起。”
艾尼瓦尔敬佩父亲,也埋怨过父亲。“最让妈妈不能释怀的是那年小弟得了肺病,要赶紧送往乌鲁木齐治疗,爸爸的工资除了维持正常生活用度外都买了树苗,在四处筹集医疗费的时候,小弟走了。”随着年龄慢慢增长,艾尼瓦尔开始厌倦陵园的生活,弟弟的意外离世也让他愈发不理解父亲的选择。
让艾尼瓦尔转变看法的,是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件事。
那年夏天,一名烈士的亲属从内地辗转万里来到陵园。艾尼瓦尔已记不清是哪位烈士,只记得那位亲属哭倒在地,口中一遍遍的念叨:“哥啊,这么多年了,我总算找到你了,爸妈闭眼前还在盯着门口,盼你回来啊……”
祭拜结束后,这位亲属向艾买尔·依提深深鞠躬,当得知艾买尔·依提也是上过战场的老兵后更加感动,“谢谢你,哥哥在九泉下知道国家没有忘记他,战友没有忘记他,一定会欣慰。”
“那天爸爸特别开心,拉着我的手不停地说,巴郎,这些名字一个都不能忘啊!”那一幕刻进了艾尼瓦尔的脑海。对于父亲几十年的坚守,他在那一刻找到了完美的注脚。
2005年,艾买尔·依提退休,艾尼瓦尔接过了父亲的担子。闲下来的老人在家待不住,依然每天到陵园干这干那,艾尼瓦尔心疼父亲的身体,就早早把活干完,可老人总能找到不满意的地方自己动手,谁也拦不住。
2013年,南疆军区某部开赴高原驻训前,组织官兵来到烈士陵园祭拜英烈。艾买尔·依提知道后,不顾身体不适,一定要亲自解说。在司马义·买买提的墓前,他动情地说:“老班长,兵巴郎来看你了,他们要去高原上训练,专程向你汇报工作哩。”
“敬礼!”一声嘹亮的口令,官兵齐刷刷地用军礼向先烈致敬,艾买尔·依提也颤巍巍地抬起右手,替老班长回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