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同心筑梦新力量
——人民政协五年工作回眸
踏着春天的脚步,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将于3月3日在北京召开。2000多名政协委员将汇聚一堂,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咨政建言、献计出力。
回顾过去的5年,人民政协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完善协商议政格局,强化民主监督职能,拓展团结联谊工作,加强履职能力建设,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创新载体丰富形式 构建协商民主新格局
2013年10月22日,全国政协礼堂金厅洋溢着热烈的气氛。
椭圆形的会议桌旁,厉以宁、李毅中、陈锡文等十多位政协委员围桌而坐,就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巩固农业基础地位、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等问题畅所欲言、坦率交流。有关部委负责人现场回应委员关切。
从这天开始,“双周协商座谈会”——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开始走向公众视野。熟悉,是因为早在上世纪50年代,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就联合发起召开双周座谈会;陌生,是因为这种形式一度中断了半个世纪。
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十二届全国政协在重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把“双周座谈会”改为“双周协商座谈会”,更加突出协商民主特色,使得这种定期邀请各界别委员座谈交流、听取意见的协商形式成为新的协商议政平台。
高层次、高密度、高质量……5年间,双周协商座谈会共举办76次,共邀请约1500人次委员和专家、约300人次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坦诚热烈的交流,直接有效的沟通,形成许多重要协商成果,并得到党中央、国务院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推动解决了一系列重要问题,得到社会广泛好评。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指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5年来,人民政协主动作为、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协商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每年1次政协全体会议,2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2次专题协商会,20次左右双周协商座谈会,开展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和界别协商……如今,人民政协已经形成了以政协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和专题协商会为重点,以双周协商座谈会、对口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的协商议政新格局。
商以求同,协以成事。人民政协在协商议政中汇集民智、凝聚共识,寻找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展现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强大生命力。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共谋改革发展新蓝图
2017年4月的一天,黄土高原上的甘肃环县耿家沟村,村民赵永堂家的窑洞里来了两名“北京客人”。他们坐在炕上和赵永堂聊地头收成、谈扶贫政策,不时用笔记录。
这两位“客人”是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孙小系、苏如春,他们作为全国政协扶贫监督性调研组成员,千里迢迢来到耿家沟村,就是为了调研精准扶贫政策在地方的落实情况。
几乎同一时间,与孙小系、苏如春一样来到贫困县调研的全国政协扶贫监督性调研组总共有44个、总人数超过150人。仅带队的全国政协副主席就多达6位,足迹遍布15个省区市的75个贫困县。
4个月后,这次大型监督性调研梳理总结出的5大方面、14类问题摆上了全国政协“实施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参会同志的案头。
“要深入推进财政涉农资金整合并规范配置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效益和可持续性”“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通过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推动脱贫攻坚”“社会扶贫还需要在参与程度、扶贫方式、资源统筹、信息对接等方面进一步发挥潜力和优势”……政协委员们立足深入基层一线调研获得的新情况新问题,坦诚直言、有的放矢,为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献计献策、把脉开方。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部署。全国政协2016年、2017年连续两年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聚焦脱贫攻坚,体现了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紧扣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履行职能的担当与作为。”全国政协副秘书长、办公厅研究室主任舒启明说。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献计出力,是人民政协的工作主线。五年来,人民政协围绕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履职尽责,广泛开展调研视察和协商议政,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大任务到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从“十三五”规划制定到打赢三大攻坚战,契合中心任务,体现人民心声,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凝聚起强大合力。
扎实深入的调查研究,丰硕高效的协商成果,直接推动了相关领域改革进程。2016年底,《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正式发布。仔细阅读这份关系新一轮东北振兴发展的重要文件,细心的人们不难发现,其中不少意见充分吸收了全国政协此前召开的“东北三省工业转型升级问题”专题协商会协商成果,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为改革建言、为发展聚力的重要作用。
根植人民心系民生 拓展履职为民新实践
2014年11月30日,云南省罗平县鲁布革乡多依村。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卫生三下乡”活动来到这个小山村。
14岁的布依族小女孩李方薇一说话,从事医卫工作的牛忠英委员就发现“不对劲”:小女孩下颌前突,前牙反颌,俗称“地包天”,伴有牙列不齐,这样的病症迟早会对小方薇造成身心上的影响,必须尽快矫正。
了解到小女孩家境困难难以负担治疗费用,牛忠英委员来到女孩家中,说服家长支持治疗,还协助解决费用问题。小方薇高兴地说:“阿姨,我长大了也要当医生!”
根植人民,心系民生。政协委员通过“三下乡”、基层调研等活动,直接接触群众,直接帮助群众,做了大量雪中送炭、扶贫济困、解疑释惑、反映诉求的工作。同时,他们把关爱带下去,把建议带上来,将人民群众的呼声与期盼带到国家参政议政殿堂,促进问题解决和民生改善。
在四川凉山,政协委员们在给当地中小学校送去网络远程教学系统的同时,实地调研边疆民族地区教育存在的问题;在贵州毕节,在开展送科技下基层活动的同时,探究如何立足地方资源推进脱贫攻坚……
谋利民之策,献安民之计,促惠民之举。广大政协委员奔走于田间地头、工厂车间,始终将人民二字挂在心头。
翻阅历年十二届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浓浓的人民情怀扑面而来:2014年的报告提出“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和创新社会治理”;2015年指出“坚持履职为民,促进民生改善与社会和谐稳定”;2016年提到“关注群众期待,努力推进民生改善”;2017年强调“坚持履职为民,致力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观察人民政协协商议政的议题,往往从百姓身边的“小切口”入手,反映改革发展“大问题”。从改进校园餐食管理到加强垃圾无害化处理,从办好学前教育到努力推进养老服务,从制定快递条例到仿制药的质量问题与对策,一项项进入国家协商议政舞台的“大事”仿佛就在普通百姓身边,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阳光与温暖。
一次次视察调研、一场场协商议政、一份份意见建议,凝聚着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心血,增进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福祉和利益。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人们期待人民政协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3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