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恒力正在参加射击训练。看,雪野中这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杨再新 摄
1:52的“战地解读”
■本报记者 周猛 刘建伟 特约记者 朱小虎
这些天,下士申恒力一个人歼灭52名“敌人”的故事,在冬训场广为流传。不少官兵津津乐道的同时,也有疑问:1:52的战绩,他是怎么创造的?
记者一路跟随九班冬训,零距离听他们讲述这场战斗的种种细节,找到了关键所在。
关键之一:充分的准备
构筑掩体3次“返工”,凌晨两点还在“跑位”熟悉路线
“任何一场战斗的胜利,都不是误打误撞的。”迎着凛冽的寒风急行军,下士申恒力对记者说。
大战前一天,九班接到前往某山岭西南侧构筑防御工事的命令。下午3点多到达现场后, 9名战士立即分头挑选工事构筑点,挥镐砸钎挖掩体。当时气温已接近-30℃,地面冻得跟石头一样硬,挖起来格外费劲。
可战士们并没有泄劲,班长唐吉东带领大家手持钢钎、铁锹、大锤,你刨我砸,干得热火朝天。奋战3个多小时,好不容易刨开冻土层,挖出了各种掩体,可却被前来检查的营长刘锐当场叫停。理由是:掩体位置选得不对,不符合实战要求。
时间紧迫。在刘营长指点下,战士们重新选点,再次挖掘。这一干又是近2个小时,眼瞅着工事又见雏形,可没想到意外情况又发生了:他们发现了“敌”侦察兵的身影。
是接着挖还是换地点?当时,汗水早已浸透棉袄,9名战士累得筋疲力尽,不少人手上磨出了血泡,可大家态度一致:构筑掩体是为了战场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现在掩体位置已经暴露,如果继续挖掘,无异于自掘坟墓。
另选地点后,战士们一直挖到夜里12点多,11个掩体才构筑完毕。这下该好好休息了吧,可几个战士却提出来:挖好的掩体不熟悉不行,没时间构筑交通壕,我们必须熟悉进攻和撤退路线。
于是,他们逐一熟悉路线,跑多少步到下一个掩体,中间哪有掩护的坑、包、坎,哪能迂回到别的掩体……战士们一直熟悉到凌晨两点。
战前准备越充分,战斗进行越顺利。申恒力告诉记者:这次战斗能取得胜利,多亏了掩体构筑科学合理,多亏了对撤退和进攻路线了如指掌。一次战斗中,申恒力一头栽进了雪堆里,眼睛被雪糊住。危急时刻,他闭着眼睛就跑到了最近的一个山包后面,不仅及时清理了脸上的积雪,还击毙了两个“敌人”。
关键之二:坚定的信念
人是被逼出来的,战斗力也是被逼出来的
4个小时的战斗看似不长,可每一分每一秒都让申恒力刻骨铭心。如今再次回忆起来,他最深的感受是:胜利离不开信念的支撑!
“只剩下我的一支步枪后,要说没有一丝慌乱是不可能的。”但申恒力很快镇定下来,他知道:必须把手中这支枪发挥最大作用,才能守住整个阵地。他决定快速机动,在11个掩体间运动歼“敌”。
事实证明,这一战术确实正确。申恒力打一枪换一个地方,让“敌人”很难发现他的踪影。可趟着厚厚的积雪在各掩体之间飞奔,中途还要巧妙利用地形隐蔽,申恒力的体力很快消耗殆尽。
“再累我都告诉自己:阵地绝不能丢!”申恒力告诉记者,短短500米雪路,在反复拉锯的攻守中,他来来回回跑了不下20趟,汗水早已把棉衣棉裤浸透。
“更难受的是隐蔽。”小申说,“敌人”一个个被击毙后,开始疯狂概略射击。密集的火力压得人抬不起头,他只能在厚厚的积雪中匍匐前进,经常用脸破雪开路。
“趴在冰冷的雪里,我终于明白为什么热水放在冰箱里比冷水冻得快。”因为剧烈运动后突然静下来,冷气窜着往身体上扑。在积雪中匍匐,无论领口、袖口如何扎紧,也挡不住雪往里灌。贴近肉的地方,雪化成水往里渗,水又把临近的雪冻成冰块,一直贴着皮肤上,冻得火辣辣痛。
可越是这样,他越是不敢动。“敌人”很可能已经冲到他身边,稍不留神就会暴露。“身体冷还能坚持,手指冻了没法射击才最难受。”申恒力告诉记者,在雪地上潜伏二三十分钟后,手指冻得钻心的疼,根本弯曲不了。他用准星锁定好几个“敌人”,可就是扣不动扳机。
战机稍纵即逝!情急之下,他把手插进裤裆取暖才解决问题。爬在雪地上,他感觉时间就像被冻住了一样漫长。
一次快速转移,申恒力脚没踩实,从土坎上一下摔倒,滚出去两三米才停住。他挣扎着要爬起来,膝盖却钻心的疼,半点使不上劲,脸也被树枝刮掉一块皮。战友都牺牲了,自己又摔伤,“敌人”还有那么多,申恒力当时就想:牺牲比战斗容易多了。
“必须守住阵地。”靠着坚定的信念,申恒力硬是打了一场漂亮的雪战“钢锯岭”之战。
关键之三:灵活的战术
打仗得带着“脑子”,我们要像地鼠那样让敌人落不准锤
激战了近4个小时,上百名“敌人”愣是没发现申恒力的影。
“因为我们战术灵活!”甄志强一语道出奥秘所在:不能以力破局,便要以巧取胜。
战斗刚开始,“敌人”就遭到重创。为什么?因为他们几次侦察都没能发现我们。甄志强告诉记者,我们构筑好掩体后,每个人都退着走,用树枝把雪地上的脚印打平。
这还不算,“敌”无人侦察机前来侦察时,6名战士两两结对靠拢,利用单兵卧姿掩体,互相往身上泼雪伪装,使九班阵地上一片洁白,根本看不到人影。
最让“敌人”没想到的是,等到他们重兵集结,开始往山上进攻时,申恒力和几名战友竟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往后退,反而迎着“敌人”前出。结果,“敌人”在他潜伏的雪堆旁冲过,申恒力却忽然在背后射击。
“打仗得带着‘脑子’,我们要像‘地鼠’那样,让敌人始终落不准锤。”在近4个小时的激战中,申恒力忽左忽右、神出鬼没,让兵力众多、火器充足的“敌人”有劲使不出,直瞪眼干着急。
一次,3名“敌人”休整后绕到左侧展开搜索攻击。申恒力想到连长平时对他说的话:敌强我弱时,要么隐蔽,要么果断出击,但要枪枪致命,不留“活口”。
“左边一个,右边两个。”申恒力屏住呼吸,直到能看清“敌人”领口军衔时他才一跃而起,以跪姿打出三个点射,3名“敌人”还未做出反应就被“击毙”。
关键之四:默契的配合
5名战友为掩护他全部“牺牲”,胜利来自整个九班
“没有战友的配合,我不可能守住阵地。”申恒力激动地说,这是一个最关键的因素。应该说,创造1:52战绩的,是我们整个九班。
“敌人”发起攻击后,很快判定有人前出潜伏。反回剿战斗中,下士李智、列兵盖超为了掩护枪法更准的下士申恒力先后“牺牲”。
战斗最激烈时,申恒力冒险前出,结果暴露了行踪,10多个“敌人”迅速向他围了过来。40米、35米……听着“敌人”踩在积雪上的“嘎吱、嘎吱”声,申恒力的心提到嗓子眼。这时跳出去,绝无生还可能。怎么办?
距离“敌人”最近的唐吉东为了引开敌人,情急之下使劲踹身旁的大树。申恒力知道,唐吉东的子弹已经打光,这时候他跳出来,就是想引开“敌人”、掩护自己。结果,唐吉东成功转移敌人注意力,自己却被打得冒起了黑烟。
如果说唐吉东的故意暴露有急中生智的成份,那下士赵兴佳的雪中狂奔,则完全是舍命救援。
第一轮激烈交火后,双方互有战损。在防御工事上吃了亏的“敌人”,凭借火力优势开始稳打稳扎,清剿式步步推进。
“必须打乱他们阵脚,不能让他们合围。”曾在集团军5公里越野创破纪录比武中夺魁的赵兴佳冲出来,在工事、树坑、雪包等掩体中作“S”形穿插,吸引了“敌人”大批火力。原本的合围之势,硬是被赵兴家拉成了一字长蛇。申恒力趁机变换阵地持续射击,又有五六个“敌人”被他击中。
战斗在继续,“牺牲”也在继续。受伤的装甲车射手张发稳,用战损的炮管为战友指示“敌人”方位,被“敌人”围困在战车内……
“5名战友为掩护我全部‘牺牲’。”申恒力激动地说,“我虽然创造了1:52的战绩,并最终守住了阵地,可他们才是制胜的关键,他们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