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向飞行,两行脚印映入眼帘。若一道车辙,似一条铁轨,行走其上的战士们是新时期的北疆卫士。
锐观点
冷的冰热的血
■周猛
“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冬训拉练途中,对记者吟诵起当年毛主席这首《减字木兰花》的,是“百人突击队”所在的某特战旅政委马宝川。
马宝川是谁?“旅政委”原本是“师政委”,在本报1月9日刊发的《追问马宝川》一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位部队改革期间仍然不忘初心、向战而行的军队领导干部形象。
再来看看马政委麾下的特战旅,组建不到3年,战斗力建设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正在以“过大关”的精神状态在新质战斗力生成的道路上一路“急行军”。
或许,这样的一组数据更有说服力:2014年、2015年、2016年,该旅官兵伞降训练分别为近千人次、近三千人次、近六千人次,几乎是在以几何数列的速度在增长。
再看当前正在展开的冬训:该旅今年加大涉险练兵的力度,多次进行跨昼夜战斗射击演练,最远距离精度射击、最大坡度行进、最高速度运动射击,让所属主战装备全部接受“寒将军”的挑战。
冬训场上,冷的是冰,热的是血。马宝川政委对记者说:“坚持练兵备战不松劲,既是对战斗力最大的负责,更是对改革最大的支持。”
改革强军的征途上,领导身体力行勇当“排头兵”,部队加速转型争当“急先锋”。从白山黑水放眼神州大地,三军部队正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掀起一轮又一轮的练兵热潮。
铸剑正需炉火红。如果把练兵备战热潮比作熔炉,它蒸发掉的应该是麻痹懈怠,剩下的则是忠诚勇敢,而这些原材料炼就的,必定是一把把令敌胆寒、光芒四射的打赢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