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上的艺术家·人物篇

来源:文汇报作者:李思文责任编辑:焦国庆
2018-11-10 13:58

《玉兰飘香》(局部)

稿件与刺绣创作方案解决后,最难的还要数刺绣创作。由于作品尺寸过于巨大,因此创作团队成员由姚建萍率领150多名中高级刺绣技师组成,团队分为三班,每班工作8小时,轮替绣制,日夜兼程。

根据姚建萍的形容,这幅巨大作品的创作就像一场恢宏而又细腻的交响乐演出,她自己不仅仅要亲自绣制作品中最难最精致的部分,是交响乐团的首席演奏家,更要协调和指挥团队统一创作,是整个交响乐演出的总指挥。

苏绣创作的针线极为细小,比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用的针线小很多,每一个刺绣技师在创作过程中,基本都只能看到自己眼前方圆20公分大小的面积来绣制,面对这么一幅巨大尺寸的作品,个人创作和团队协作的配合显得尤为重要。姚建萍组织团队统一思路,精准把握整幅作品的主次结构,注重细节和整体的关系,她自己亲力绣制的同时,还指导每个技师针法的运用和色彩的搭配,确保每个技师独立创作的内容精准动人,又将整个团队的创作融为一体,合力保证整体的和谐大方,成功保证了这幅巨作细节的细腻雅致和整体的庞大气势。

根据事后统计,作品的成品累计绣制大约一亿两千万针。作品中的500朵花,每一朵都用了白色、黄色、绿色、还有少量红色,共四套色系,每套色系又拥有着从浅至深18个颜色,所以每一朵花都用了上百种色彩的丝线。与此同时,与以往的创作不同的是,创作技师团队是在没有完整的彩色稿件情况下创作的,仅仅是面对着素描线条稿件,要将作品中的每一朵花绣上上百种颜色,而且每朵花又需要分出区别层次虚实来,这在刺绣领域中是极为罕见。

刺绣作品《玉兰飘香》与木雕作品《锦绣中华》互为背景、浑然一体

9月28日,创作团队和有关方面为作品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封针仪式。

回顾紧艰辛的创作历程,许多人都纷纷好奇姚建萍团队是如何顺利完成这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此,姚建萍表示:在高压力高强度的工作面前,自己始终心无旁骛,一心考虑如何顺利完成创作任务。作为一名苏绣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一个新时代文艺工作者,自己有着强烈的使命感,走进新时代,要有新的思想去表现新作品,拿出实际行动,用苏绣作品去展现时代新貌,国家有需要时,义不容辞,这是一个文艺工作者的使命及应有的担当,而苏绣能登上国际舞台,展示苏绣的魅力,展现中国文化自信也正是自己多年来苏绣生涯一直追求和奋斗的,同时,以往积累的丰富创作经验和团队实战经验,以及社会各界的鼎立支持也都使她信心满满的创作完成了这幅作品。

《玉兰飘香》(局部)

苏绣《玉兰飘香》是一件群策群力的经典佳作,它的顺利完成离不开许多方面的大力支持,首先是国家商务部、进博局、上海市委宣传部和市商委、以及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等各级单位倾注的大量心血和悉心指导。其次,它的顺利完成离不开稿件专家团队和以姚建萍为核心的刺绣创作团队的通力合作。此外,作品的完成还要感谢许多默默付出帮助和努力的朋友们。

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这样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际盛事里,中国苏绣再次成为了见证者和参与者,姚建萍刺绣艺术则又一次担当起了荣耀而又艰巨的苏绣创作任务。苏绣《玉兰飘香》的成功完成,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和赞叹,其卓绝的艺术水准和深远的创作意义让其成为了苏绣领域乃至中国工艺美术领域的一个经典。

在创作上,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代表传承人姚建萍,带领创稿团队、创作团队、装裱团队以及后勤保障团队200余人,24小时三班倒,用100天时间集体抢制完成。作品累计绣制大约三十五万六千工时,总共一亿两千万针,每一针的长短变化、颜色变化都很复杂。在用色上,500朵玉兰花,每一朵都用了白色、黄色、绿色、红色四套色系,每套色系从浅至深18个颜色,所以每一朵花都用了72种色彩的丝线,使得作品逼真而有独特美感。在构图上,整个画面以山石牡丹铺地以显厚重,以白鸽翔集以增动感,以树干枝芽之色凸显玉兰之美,以散点的许许多多小绣团增强立体感。整个作品契合主场外交活动大气典雅的要求,并且与主会场的整体风格保持了一致和谐。

值得一提的是,刺绣作品《玉兰飘香》与木雕作品《锦绣中华》互为背景、浑然一体,以玉兰苏绣之柔美,映衬长城木雕之雄浑,很好展现了江南文化、中国传统精神中的刚柔并济、和谐统一的风采。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