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依然是增长最强劲、公司最看好的市场之一。”英格索兰亚太区企业传播与公共事务副总裁邓宁说,中国市场本身很大,而且在不断增长,消费升级带来的商机值得期待。
今年10月末,美通社发布的一份财报显示,在全球工业经济尚未回暖、国内工业转型平稳态势下,总部位于美国的英格索兰今年第三季度的销售额、订单量和利润率均保持了两位数的强劲增长。
在这个数字的背后,亚太区特别是中国市场功不可没。据英格索兰亚太区企业传播与公共事务副总裁邓宁介绍,从去年下半年至今,英格索兰亚太区,特别是中国的业务量出现了强势增长。除了业务量增长以外,英格索兰也在进行新的投资,去年,公司在吴江生产制造基地投资3600万美元扩建工厂。
“中国依然是增长最强劲、公司最看好的市场之一。”邓宁说,中国市场本身很大,而且在不断增长,消费升级带来的商机值得期待。
成为改革开放受益者
在进口博览会英格索兰展台上,笑容可掬的品牌大使“英哥”在视频中热情地与来宾打招呼。在本次进口博览会上,英格索兰以空压机业务为代表展示了其最新的第二代R系列微油螺杆式空压机和MSG TA系列离心式空压机机头。听起来艰深的技术名词被“英哥”用通俗、风趣的话语一解释,马上让参观者明白了这些空压机产品是如何广泛地应用在食品、药品、城市交通、航天航空等领域,影响到每个人的生活的。
与“英哥”一同现身的还有邓宁,他是英格索兰亚太区的一位中国籍高管。在进入英格索兰之前,他曾经先后在三家跨国企业工作过,深深体会到跨国公司中存在职业的“天花板”,在之前一家公司工作时,亚太区10位高管中,除了他以外,全是外国人,这直接影响了公司的沟通成本和运营效率。但在英哥索兰亚太区总部,从总裁到高管团队,全都是中国人。
算起来,英格索兰在中国的本土化得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说起。1921年,英格索兰以凿岩机为主打产品,把贸易业务带到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后,英格索兰携带主打产品——空气压缩机,成为首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1987年,英格索兰在中国成立了首个合资公司,并在上海闵行经济开发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空气压缩机的生产基地,批量生产多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成为首个将螺杆式空压机技术引进中国的外资企业。2003年,亚太区工程技术中心成立,英格索兰又成为最早一批在中国设立全球研发中心的跨国公司。
从最开始设立办公室做进口产品销售,到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厂、生产,及至将全球三大研发中心之一设在中国,这些年,英格索兰深度参与中国现代化特别是工业化进程,成为改革开放40年的受益者。
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变化
“这些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明显的变化。”据邓宁分析,最开始,跨国公司凭借着自身的技术优势,获得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有的生意太好做了,几乎可以算是朝南坐”。之后,随着中国本土企业的崛起和中国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曾享受过竞争优势的跨国公司面临挑战,如果不升级换代,很容易被本土企业取而代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跨国公司慢慢地撤出中国市场,但更多的选择提高服务、升级产品,深耕中国市场。
“中国市场本身很大,而且还在不断增长,最关键就看企业愿不愿意针对中国市场,不断投入资金和技术。”邓宁说,英格索兰选择的是继续投入,以这次在进博会展示的第二代R系列微油螺杆式空压机为例,公司每年都会推出一款新品面世,每一款新品都领先行业平均水平,在气量、能效、可靠性和成本节约方面相当有竞争优势,这些不断迭代的产品在中国市场很受欢迎。
从2013年开始,英格索兰公司旗下的冷王温控运输设备被中欧班列的渝新欧线和郑新欧线广泛使用。“来自欧洲的红酒、奶粉、化妆品,都可能是被英格索兰保驾护航过来的。”邓宁认为,响应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并让产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是外企与中国政府共同努力、互相支持的绝佳案例。与此同时,近3年来,英格索兰成功中标京晋九大“煤改电”项目,旗下特灵空气源热泵等空调产品,在促进雾霾治理的同时,推进了当地供热能源结构调整。
“我们很幸运,赶上了这拨消费升级。”邓宁介绍,近5年,特灵、冷王在中国市场的业务量增长规模始终保持两位数,从去年下半年至今,英格索兰亚太区业务量也出现了强势增长。
谈到未来计划,邓宁并不认为,现有的产能可以完全满足未来市场的需求,不断投资的需求一定是存在的。
“跨国公司就是要让自己的资源最优化配置,才能形成最好的竞争力。”邓宁说,“贸易壁垒一定会影响跨国公司的竞争能力,我们更希望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