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他们又和我想象的一样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周圆责任编辑:乔梦
2018-03-01 10:47

机务人员正在进行飞行前的检查。周圆摄

航空界关于飞行安全有一个著名的海恩法则: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不管是机务兵还是机械师,他们都秉持着一个理念:宁可做1000遍无用功也不一遍不做。他们的特异功能,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两个字——较真。

三、训练与安全,不是“鱼和熊掌”

“年轻飞行员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胆大。”90后飞行员彭杨杨说到这憨憨一笑:“反正坐在副驾驶嘛!”

飞行员总会经历这样的过程:坐在副驾驶的时候飞行欲望很强,什么条件都敢飞,什么动作都敢做。但是坐到机长的位置时反而“胆小”了。因为机长需要对整个机组负责。就像飞行员王勇所说,成为机长之后,飞行就是一种责任。

飞行员王勇和鲁若斌正在进行地面飞行演练。孙建波摄

可以想象,在听见直升机轰鸣而起的时候,彭杨杨一定是焦急的,他渴望那一天早点到来——自己也成为那个“老飞”,不管是高难度科目训练还是任务突发,临危受命,他都能够拎着头盔,从容地走向机长的位置。

支队军事工作负责人、特级飞行员孟繁军正在进行夜训准备。张钦栋摄

特级飞行员孟繁军说:“飞行就像是打游戏,要一关一关的过。”所以,谁都急不得。

那么,是该“胆大”还是“胆小”?

孟繁军是彭杨杨眼中的“大神级玩家”。同样是从学员、副驾驶飞行员一路走过来的孟繁军,知道像彭杨杨这样的年轻飞行员有多么渴望飞行,渴望历练,所以愿意给他们机会飞,希望他们能够迅速成长。

而作为负责人,孟繁军更知道要对他们负责。

一支部队,要训练,要安全。都知道飞行是危险的职业,那是不是这两者就是“鱼和熊掌”?

关于这个问题,孟繁军有自己的观点:安全是训出来的,不是保出来的。

“为了安全,不出问题,平时训练难度系数只有3,那等任务来了,难度为5怎么办?”孟繁军盯着我问。

这样通俗的比喻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方法论”。“所以我们把平时的训练难度提升到6的水平,这样真的上了战场才能不慌不忙。”

进行悬停吊篮救援科目演练。周圆摄

比喻让复杂的事物简单,也就是说听起来简单的事情做起来很难。“贴近实战”意味着不断探索装备和飞行员的极限,“科学组训”意味着做好人、机、环境的有机结合。这八个字具化出来就是千头万绪的工作。

好在孟繁军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每一次飞行完,彭杨杨都会追着机长问自己哪里飞得不好。从3级飞行员到特级飞行员,变化的不应该仅是飞行小时数的积累,更是飞行技能的提高;需要一步一步闯关的还有机械师,从地面到空中,他们的技能也要在战斗中检验;机务兵、养场员甚至炊事员,他们没说一句关于打仗的事,却铆在自己的岗位上,在为最后的打赢输出自己的战斗力……

官兵们正在进行夜训前的准备。陶用摄

经过在武警飞行部队几天的采访,我发现之前在脑海中勾勒的画像并不准确,他们和我想象的不一样。但仔细想想,他们又和我想象的一样。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