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雄师过大江,全靠这个旅的“变形金刚”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苏俊杰 程小冬 周 远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8-12-05 08:25

“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咱们舟桥兵就是负责遇水搭桥的。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桥’的模样几度改变……”11月下旬,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专门组织了一次装备展示,让官兵和家属从装备的更新换代中感受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请关注《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跨越长江-2018”工程保障检验性演习中,重型装备依次通过浮桥。方远超摄

从肩扛手抬到机械化作业,从定点架通到全域机动、多点架通……改革开放以来,我军舟桥部队战斗力建设发生了一系列可喜变化——

“变形金刚”助力雄师过大江

■苏俊杰 程小冬 解放军报记者 周 远

“俗话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咱们舟桥兵就是负责遇水搭桥的。但是随着时代发展,‘桥’的模样几度改变……”11月下旬,中部战区陆军某舟桥旅专门组织了一次装备展示,让官兵和家属从装备的更新换代中感受改革开放40年的变化。

党的十八大后,这个旅陆续列装了新型舟桥装备,淘汰的旧装备尚待交接。望着眼前的新、旧舟桥装备,当了22年舟桥兵的二级军士长靳浩雷,不禁感慨万千:“肩扛百斤桥板,喊着号子冲锋的训练场景一去不复返了!”

时间回溯到1980年,虽然解放战争中“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阔一幕已经远去了30余年,但长江天堑依然是一个严峻的考题——倘若还不能按军事行动需求架设浮桥,当战争到来时,一舟一楫摆渡千军万马的历史仍将重演。中央军委按照“能独立架通长江浮桥,并能南北机动”的战斗力标准,着手组建能够跨越长江的舟桥部队。这个舟桥旅伴随着我军全域机动的军事需求应运而生。

1998年,入伍仅两年的靳浩雷参加了九八抗洪。他清楚地记得,那时候的舟桥装备特别笨重,抗洪时压根儿用不上,只能依靠人力扛沙袋、堵决口。

近些年,同样是参加抗洪抢险任务,靳浩雷感觉“轻松”了许多——新装备大量采用电控、液压部件,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战士们亲切地称新装备为“变形金刚”,它能将大量的砂石、沙袋直接通过水路运送至决口处,还能迅速架起一座通往受灾区域的浮桥,使救援效率大大提高。

新装备的列装,不仅让抗洪抢险更高效,而且让练兵场有了新风貌。

在过去,烈日暴晒、泥水里摸爬滚打的战士们,每次架桥训练都要承担令人惊叹的负荷:一个班的战士要把重达1吨多的器材抬起来分解、连接28次;一名战士要扛着79公斤重的桥板在50米的距离上来回40趟……“哪像现在,装备配有信号操控设备,摁一下按钮就能实现自动变换。”靳浩雷告诉记者。

“优化力量结构和部队编成,加快实现区域防卫型向全域作战型转变,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新型陆军。”2015年12月31日,习主席向陆军部队授予军旗并致训词。作为陆军全域作战能力形成的重要一环,舟桥部队迈入了战斗力加速提升的新征程。

2016年,该旅转隶至中部战区陆军。当年8月29日,“长江-2016”渡江工程保障实兵演习在长江某水域展开。在官兵齐心协力配合下,不到半小时,由新、旧舟桥装备组成的千余米钢铁浮桥横跨长江,天堑由此变通途。

从那一年开始,这个旅将架通长江主航道作为常态化训练内容,而且选择的架桥地点一次比一次更远、更险、更难。

今年9月,“跨越长江-2018”工程保障检验性演习如期展开。该旅运用新装备在生疏地域开设混合渡场,保障重装合成部队快速通过长江。陆军组织重装合成部队整建制跨越长江,全面检验舟桥部队动散条件下遂行渡江工程保障任务能力。

这一仗不寻常。该旅在陌生的水域、地域练兵,遇到诸如江底沉积物多不便于锚定、码头朝向变化不具备开设渡场条件等挑战。然而,他们战胜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成功跨越了生疏地域考验这道难关。

从事舟桥研制工作近30年的陆军某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周自文,现场观摩演习后欣喜地说:“长江是世界级的特大江河,重装合成部队是陆军渡江要求较高的部队。这座浮桥经受住了通载检验,说明这支舟桥部队在任务江段‘常态架通、多点抢通、多方式保通’的能力初步形成,意味着陆军全域作战能力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