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军队,无论什么岗位,都是出征打仗的战位,都系着国家安危、战争胜负。肩膀过得硬,不怕挑担子,组织就有可能给位子。千方百计谋位子,又想方设法推担子,这是政治不强、党性不纯的表现,不但损毁形象,还会误了备战打仗的事业。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不能谋位子又推担子
■黄锦明
许世友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时,一个干部跟他讲:“我的身体很好,到哪里都能干一二十年。”许世友说:“你去加强第一线好不好?”那位干部回答:“哎呀!这个我可不干啊!”要位子不要担子,难怪许世友说“真替他难为情”。
平心而论,一个人实现理想抱负,需要岗位作平台。但岗位毕竟不是虚设的位子,更不是迎合个人需求的工具。岗位,首先意味着责任、担子,它是因事而设的,而非因人而设的。在军队,无论什么岗位,都是出征打仗的战位,都系着国家安危、战争胜负。肩膀过得硬,不怕挑担子,组织就有可能给位子。千方百计谋位子,又想方设法推担子,这是政治不强、党性不纯的表现,不但损毁形象,还会误了备战打仗的事业。
真正的军人,总是视使命高于天、视责任重于山。在弹雨横飞的战场上,为什么指挥员能站在最前头,挥着驳壳枪高喊“跟我冲”?我军首次授衔时,为什么战功赫赫的许光达接连3次提交降衔申请,要求“授我上将衔,另授功勋卓著者以大将”?进军西藏路途艰险、环境恶劣,为什么党代表李狄三毫不畏惧,敢于“向党要一副担子挑在身上”?就是因为他们心里装的是使命和任务,而不是做官与安逸。实践证明,只有心里装着使命、装着责任,军人才能铁肩担当、建功立业。
这几年,部队抓改革落实、抓练兵备战任务重压力大。特别是军队精简员额、调整编制后,不少单位位子少了,发展的天花板降低了。可即便如此,绝大多数干部依然加班加点、干劲不减,他们奔着问题去、奔着矛盾去、奔着瓶颈去,把工作干得有声有色。但也要看到,少数同志或整日担心失去位子,或苦心琢磨找个“好板凳”,至于肩上的担子,他们想得少了。精力偏移、心思游移,对本职工作敷衍应付,对急活累活推三阻四。这种状态,非但各项任务难以高质量完成,还会滋长不正风气。
任务越繁重,越需要能挑重担的人。当下,无论是加快新质战斗力生成,还是打造具备广泛作战适应性的部队;无论是夯实联合作战指挥基础,还是强化体系内磨合协同……这些重担,无不检验着我们的能力、考验着我们的肩膀。只有拿出绝对忠诚的态度、务实高效的作风、极端负责的精神,才能实现部队战斗力质的提升。如果有困难而不为、有风险而躲避,考虑个人前途多、考虑军队前程少,就会迟滞发展甚至错失机遇。
近段时间,扫雷兵杜富国的英雄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谁多排一颗雷,承受的危险就会多一分。”杜富国熟知这个道理,却常常喊出“让我来”。他先后1000余次出入生死雷场,拆除2400余枚爆炸物,这是一份何等优异的成绩单!强军兴军的征途上,难免会遇上总要有人受的“寂寞”、总得有人扛的“炸药包”、总需有人接的“烫手山芋”,这是事业的考卷,也是党性的试金石。人人都敢于喊出“让我来”,勇于向组织提出“请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我”,我们的事业就有了蓬勃朝气和强大动力。
孙中山先生有言:“以吾人数十年必死之生命,立国家亿万年不死之根基,其价值之重可知。”党看干部就是看肩膀,看能不能负重,能不能“超负荷”。各级干部都应当思职责、勇担当,增强“等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鼓起“敢于闯、勇于干”的精气神,用实干苦干的行动带领部队攻坚克难。各级组织要立起“有为才有位”的鲜明导向,既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又坚决让那些要位子不要担子的人彻底“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