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为共和国铸盾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孙伟帅 熊杏林 邹维荣责任编辑:于美玉
2018-11-29 08:25

在历史的舞台上,程开甲他们那一代人静悄悄地来,如今又静悄悄地走了,留下的只是一座无言的丰碑——罗布泊深处,那朵永不消散、冲天而起的蘑菇云。

请关注《解放军报》带来的报道——

敬礼!程开甲院士和他的战友们——

历史选择了他们,他们创造了历史

■中国军网记者 孙伟帅

那个参与制造“东方巨响”的人,如今静悄悄走了。

这一天,是公元2018年11月17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在北京去世,享年101岁。

54年前,也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爆炸。程开甲和他的战友们挺立在茫茫戈壁上,凝望着半空中腾起的蘑菇云,欢呼着。

那时,程开甲和战友们风华正茂;那时,他们芳华正好;那时,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用自己的脊梁挺起了中国的脊梁。

时间,让事业不朽;时间,让人老去。程开甲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线之中,是2017年 “八一勋章”的颁授仪式。和所有平凡的老人一样,皱纹爬满了他的脸庞。那一天,这个曾经许下科技救国誓言的热血少年,这个曾经留学英伦的物理天才,这个曾经隐姓埋名藏身罗布泊的“核司令”,只能坐在轮椅上,接受着年轻一代崇敬的目光。

在程开甲之前,曾经参与“两弹一星”的英雄们,一个接一个地走了。这是一些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名字:钱学森、朱光亚、任新民、陈芳允……留给我们的是一个个不朽的身影、一个个传奇的故事。

这两天,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被程开甲去世的消息刷屏,大家痛惜地送别这位中国“核司令”。很多人或许并不知道,程开甲也曾含泪送别昔日的战友,那场景平淡朴实,可仔细品味却壮怀激烈。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林俊德是程开甲的老部下、老战友。2012年,北京的春花还未落尽。在解放军总医院,75岁的林俊德偶遇94岁的程开甲。

那时,林俊德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胆管癌晚期。即便如此,林俊德还是用尽全身的力气,亲自到病房探望程开甲。相对无言,唯有心知。看着用尽全身力气站立在自己病床前的林俊德,程开甲的眼神里满是激动。

这位昔日的老部下颤抖着伸出手,紧紧地抓着程开甲的手。这是两只布满了老年斑的、瘦瘦的手。也正是这两只手,在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与许许多多只一样有力的手,制造出那一声“东方巨响”。

林俊德永远离开的时候,程开甲悲痛不已,用颤抖的手写下挽联:“一片赤诚忠心,核试贡献卓越”。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对于铁骨铮铮的程开甲来说,亦是如此。

2008年,所有人都沉浸在北京奥运会的喜悦之中。一位“两弹一星”元勋静悄悄地离开了,他就是张蕴钰。张蕴钰病危时,程开甲赶到他的病床前,执手相看泪眼。两位老人的沉默,包含着荡气回肠的力量。

程开甲永远都不会忘记,在那段“吃窝窝头来搞原子弹”的艰苦岁月里,张蕴钰曾给了自己多么大的支持。

1976年地下核爆炸试验前的讨论会上,坑道临近出口处的宽度成了争执的焦点。程开甲认为出口过宽,如果不进行封堵就有泄漏的危险。当时,也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这时候,张蕴钰站了出来,坚决地说:“这个问题,听老程的。”

1998年,程开甲去探望张蕴钰。那一天,他穿了一身笔挺的西装。回忆起22年前张蕴钰说的那简单却充满力量的八个字,程开甲默默流泪。静静坐在一旁的张蕴钰,沉默着,回忆着属于他们的马兰岁月,滚烫的泪珠,顺着脸颊滑落……

张蕴钰走了。程开甲翻出那首当年张蕴钰送给自己的诗:“核弹试验赖程君,电子层中做乾坤……”

如今,金黄秋叶落尽之时,程开甲也走了。也许,他在另一个世界,在那遥远的马兰,又与他的老战友们相聚。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中国核试验战场上的这些“老兵”,用一生诠释了一个信念——为国铸盾、自强不息的钢铁信念!历史选择了他们那一代人,他们那一代人也创造了历史。

生命是短暂的。在历史的舞台上,程开甲他们那一代人静悄悄地来,如今又静悄悄地走了,留下的只是一座无言的丰碑——罗布泊深处,那朵永不消散、冲天而起的蘑菇云。

西风凛冽,黄沙漫卷。这座历史的丰碑仿佛在告诉世人:无论过去多久,我们的记忆都不能随风而逝,也不能被黄沙掩埋。

横空出世的“东方巨响”,毛泽东称之为“这是决定命运的”。我们要永远记得,正是有了程开甲他们这一代人的默默奉献,我们才能有今天的中国。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